西西河

主题:从“公私”概念出发理解中国和西方 -- 慧诚

共:💬54 🌺18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论一党制和多党制(之二)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来看看今天中国的一党制。很多人提起中国的一党制,往往说苏联如何如何,朝鲜如何如何,但是它们的存在只有参考意义,直接它们的结果来推论中国的结果是没有道理的。例如,我前天看到一个男人心脏病死了,据此我就推论其他男人都会因为心脏病而死,这一定是思维有毛病的逻辑:因为人跟人是不同的。当然,国家跟国家就更是不同的。所以,美国的多党制比较成功,不能推论海地的多党制就会成功;同样,朝鲜的一党制不成功也不能推论中国的多党制一定失败。中国搞的有中国特色的一党制。

我们在刚才的哲学分析中已经说明,对于“一”来说,实际上就是“无”,也就是说要超越二,而不是二中之一。否则就是“偏私”,一定造成系统的极端不稳定。伊斯兰世界的一党制常常处于这种情况。例如伊拉克,有两个敌对的教派(兄弟萧墙常常比对付外敌更厉害),一个是多数的什叶派,一个是少数的逊尼派。萨达姆是逊尼派,其复兴社会党逊尼派的执政党。而两个教派因为宗教的“普世价值”而无法调和,在这种情况,其一党制就是国家的一部分人控制另外一部分的工具——另外补充一句,伊斯兰的教派基本上是出生决定的,而不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苏联的情况不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苏维埃准备建设一个“公”的国家。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西方文明企图超越封建(资本主义的私人资本占有是封建的残余),以公来克服私的伟大尝试。但是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严重限制了苏联的道路。从政治上说,共产党本来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了现实“党代表人民”的目标,它就只有把所有的人改造成“人民同志”,改造成属于“公”的人,这样党才能占据“公”的位置。但是这条道路因为“人性的坚固”,不可避免的遭遇了巨大的反弹。这种使用政治暴力对人加以改造的方式,其代价就是思想的僵化和社会的一元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在分裂为二之后,只能取一边而弃一边,对于社会来说,必然导致阴阳失衡,非长久之道。不严加管束,则对立面会增强;严加管束,社会则丧失活力,人心不满。阴阳转换,乃自然之道,阴久则转阳,阳盛则变阴。天之道,非人力可为也。苏联模式的崩溃是必然的,戈尔巴乔夫只是个执行者而已。

在经济上,同样由于西方的二元对立模式,苏联也只能在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搞二选一。苏联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极大地发挥了其优点:不再有购买力相对不足导致的商品过剩,克服了经济危机,经济发展水平很快,由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重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它也发挥计划经济的弱点:商品不足。这是导致苏联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从1950年代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达到了与苏联类似的结果:没有商品过剩,只有商品不足;重工业进步较大,但是消费品轻工业严重短缺。任何从那个年代经历过来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那是一切都要“票”的年代。但是跟苏联相比,我们的发展时间更短,基础更薄弱,商品短缺就显得更加突出。

在政治上,如我在《现在的中国为什么不是资本主义?(下)——文不对题的总结》中所说:

76年以前,中共以改造社会,力图使整个社会成员变成“公”来解决工人阶级党(party)与国家公器之间的矛盾,文化大革命的失败证明这条极端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80年代以后,中国共产党就把自己改造成全体中国人的党,来解决这一问题。换句话说,前面三十年,中国共产党改造社会,力图使社会来适应党的理想和性质;后三十年,中国共产党自我改造,力图使中国共产党来适应中国社会的现实。

中国在80年代以后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放弃了苏联式的西化的“普世价值”(现在中国很多崇拜美国的知识分子言必称普世价值,他们不知道当年挥舞普世大旗的正是苏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