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走资派为啥停止增发人民币?从周其仁的货币观点谈起 -- hwd99

共:💬18 🌺1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来HWD99还是很有长进,努力学习经济学——工科生

据我的理解,周其仁这篇文章说明了几个问题:

1、确定“货币之锚”难度是非常大,周也没有能够给出答案,这个应该是货币学的一个难题。

2、必须把政府的财政问题与货币发行分割开。否则政府几乎肯定会多印货币来解决它们所遇到的问题——毕竟印钱是最快也是最容易的。

这个分割开是有一个过程的。比如80-90年代中国货币政策是和财政绑在一起的。当政府遇到赤字的时候,就印钞票来解决自己的财政困境。结局就是89和92年两次恶性通货膨胀。后来出台了银行法才把财政和货币分割来。政府再发生赤字的时候,不能印钞票了,只能打其他主意,比如砍掉亏损部门,增加税收——这就有了朱镕基改革,把亏损的国企直接扔掉。

美国人在这方面比我国先进一点,政府不能直接印钞票,是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从美联储手上套钱。虽然也是要钱,但是是通过国债记账的,而且需要还本付息的,也在一定程度上遏抑了政府花钱的欲望。

3、“政府花钱”不见得都是坏事。有时政府需要投资拉动经济,但是货币和财政分开就把财政限制死了。印钱给政府用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关键是让政府有一个核算的过程,不能不计成本的滥用资金。所以购买国债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4、中国这次通货膨胀与80-90年代的通货膨胀有很大区别。80-90年代是直接印钞票弥补财政赤字。现在是因为大量美元流入,政府需要维持原有的汇率,被迫用人民币来结汇。当然有人会说,人民币结汇那笔钱都是用存款准备金等金融手段予以对冲了。

但是,实际上对冲行为也缩减了央行调节货币的能力。也就说本来可以用准备金来调整货币政策,结果全用来外汇结算了。所以说,外汇结算的盈余仍旧可以说是印钞票的来源。

“维持汇率”实际上是政府的职责,而非央行的职责。政府需要维持汇率,来保持中国工业的竞争力,既然是政府的职责,那么应该用政府的财政来解决外汇盈余的问题。更何况温搞的“三万亿”刺激政策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此次2000年的通货膨胀和80-90的通货膨胀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政府的财政目的导致的。——央行是用印货币方式满足了财政需求。这种做法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政府知道自己要对自己行为负责,而且要有一个准确的负责的数据,究竟要承担多少钱。

5、在这点上,周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就是让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对冲外汇盈余。这是一个好办法,政府要达成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