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福兮?祸兮? -- 酱油群众

共:💬9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福兮?祸兮?

美国1949年以来首次成为成品油净出口国——根据EIA的报告,2011年美国自1949年以来首次成为成品油净出口国,成品油出口额1111亿美元,较2010年上升60%,为去年第二大出口产品(第一大出口为汽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花旗研究报告中表示,随着资源开采技术的重大进步,美国和加拿大的油气生产今后八年将飙升;至少从石油产量上来说,北美堪称“新中东”。

  美国能源的大量生产及能源消费的下降将完全改变国内经济面貌和面临的风险。花旗经济学家预计,到2020年北美油气产量将翻倍,美国的产量将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EIA报告显示的美国天然气以及原油进口量大幅度减少。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再反过来看中国,2011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5%,且对中东、非洲等地缘敏感区域进口占比逼近70%,目前中国石油储备只够用30多天,到2050年之前中国的油气资源将枯竭。据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5%。现在,在美国着力摆脱“石油魔咒”之际,中国却陷入“魔咒”之中。

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不仅将影响美国自身的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将产生重要的地缘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美国在面对高油价问题上将更加超脱,甚至在它成为能源出口国后,很可能进一步利用自己在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优势,拉高能源价格,从中渔利,同时遏制中国的发展。

【前车之鉴:基辛格成功与1973年石油危机】

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遭遇信任危机,而当时美国政府化解这一危机的办法就是把美元与黄金脱钩,同时将美元与石油挂钩。

这使得原本受黄金束缚的美元一下子变得几乎没有束缚了,因为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必然不断增加对石油的需求,而这也意味着对美元需求的增加,美国就可以“勉为其难”的不断的印钞,收取全世界的铸币税。

1945年以来,由于美国石油公司主导了战后市场,美元作为石油标价货币早已成为国际惯例。如果世界油价急剧上涨,那就意味着购买石油的美元需求也会同样大幅攀升。要实现上述目标,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引发全球石油禁运,以此大幅拉升石油价格。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入侵以色列,“赎罪日战争”爆发。“赎罪日战争”不是误判或头脑发热。而是由华盛顿和伦敦精心安排,借助基辛格控制的秘密外交渠道加以实现。基辛格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在关键问题上向双方传递错误信息,确保战争爆发并由此引发阿拉伯石油禁运。

1973~1974年,石油价格战争和禁运影响下上涨了4倍。BP、里奇菲尔德、壳牌等美英大公司斥资数十亿美元开发的北海油田从此变得有利可图。日本、欧洲等国手中由于外贸顺差而积累的大量美元储备,在石油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忽然也变得有些捉襟见肘,于是它们不得不继续卖力赚更多美元,以保证有钱买石油。

这种情况很可能在未来重演,中国目前担心巨额外储缩水,但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中国很可能又要开始担心手里的美元不够用了,那时中国可能要求着美国印钞,扩大对华进口,从而增加外储,用以购买石油等大宗商品。

如果这种假设成为现实,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将全面受制于人,失去独立自主的空间。

中国可选择的对策: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世界石油、矿产资源的控制。。。

【张茉楠:我国石油安全如何穿越“伊朗迷局”】

由于9·11以后美国一直在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随着进口来源多元化、页岩气的开采以及大量使用乙醇燃料,美国由中东进口的石油逐年减少,所以,美国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亚洲生产型经济体将受到巨大影响。2010年,中东828.7万吨的石油输出中,亚太地区接收了84.6%。同年,伊朗石油总出口中,中国占20%、日本占14%、印度占13%、韩国占10%。另外,欧洲重债国也可能因为石油禁运“雪上加霜”。目前欧盟国家每天购买约45万桶伊朗石油,是伊朗原油第二大出口对象。欧盟委员会月度统计资料显示,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进口伊朗石油量占总进口量比例分别达14.6%、14%和13.1%,这些国家可能因为高油价而加剧债务危机的恶化。

“多管齐下”保国家石油安全

  伊朗局势的演变关乎我国多重国家“核心利益”。其一,来自伊朗的原油进口量占我国总进口量的约10%,是我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沙特和安哥拉)。其二,伊朗是我国消费品、资本设备出口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0年中伊贸易294亿美元,2011年1月至11月已达410亿美元,同期增长约40%。其三,我国在伊朗有很多石油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并有许多基础建设协议。其四,油价与我国宏观调控和控制通胀的难度紧密相关,根据相关测算,如果油价升至150美元/桶,中国工业原料成本就会上升一倍,输入型通胀很可能导致新一轮通胀卷土重来。

  中国应“多管齐下”, 积极展开全方位布局,从加大战略石油储备、寻找替代能源运输线、探索“引进来”新渠道、加快海洋石油资源勘探等方面确保油源。

  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可寻找短期替代能源运输路线。一是沙特境内输油能力为480万桶/日、联通波斯湾和红海的主力 “东—西”管线。这条管线可以运输波斯湾的石油,穿越沙特阿拉伯,抵达红海的延布港。二是输油能力为165 万桶/日的伊拉克管线。该管线可以将波斯湾和伊拉克的石油向北泵送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三是凭借新“四大通道”缓解海上运输风险。当前,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

  石油战略储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但石油战略储备规模亟须尽快扩大。我国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一期已有4个投入使用,总规模大概有1500万立方米。现在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加快二期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模大约为4600万立方米。企业商业储备量规模也亟须扩大。

  长期看来,最根本的则是加快转型增加油源和气源。例如,大力支持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发展。我国有非常丰富的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但由于我国政策调整和制度设计均不到位,这些非常规天然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再例如,加快南海等海域的石油资源开发和布局。南海已被列为国家十大油气战略选区之一,既关系到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又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规划,南海石油战略呼之欲出。从目前市场规模测算,国家海洋石油勘探资金大约需要1000亿人民币左右,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海洋石油勘探基金,来源可以是财政性拨款;或外汇储备的利息收益;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部分资金;或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红利收入,以此保障基金来源。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

外链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