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关于薄熙来文革殴打薄一波的谣言 -- 西行的风

共:💬64 🌺572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个农民才顶一个市民的选举权,现在才刚废除是件好事

我们可以考察两个国家的选举权,尤其是妇女的选举权的演变:美国和瑞士。美国的选举权是慢慢进化的:妇女在1919年得到选举权而瑞士则在1971年妇女才得到选举权。

美国公民选举权的演进,可分为三个阶段:殖民地时期选举权的严格限制,19世纪上期普选权的确立,20世纪普选权的扩大。

1、第一阶段:殖民地时期选举权的严格限制

  由于殖民初期,人口太少,加上振兴殖民地,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权力机构,故殖民地初期,未对选举权进行限制。但是,随着殖民地规模的扩大,逐渐对议会选举的选举权资格进行了资格限制。在弗吉尼亚之后的殖民地,这种资格限制主要从宗教、道德和财产、国籍、性别、年龄、居住权等方面进行限定。一个人要想获得选举权,必须是符合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新教徒、出生在英国或英国殖民地、拥有足够财产、有一定居住期限、达到一定年龄的男性。以后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就是逐步取消这些资格限制。

  在邦联时期,由于民族国家尚未建立,邦联国会代表由各州选派,无须选举,也主要依照殖民地时期的资格限制,在这些限定条件中,财产资格限制是最重要的。邦联时期,大多数州宪法规定,凡交纳人头税者有选举权。

  从这个时期的发展来看,选举权体现为一种特权,类似于古希腊的城邦公民,表现了其国家建设的起步。

2、第二阶段:19世纪上期普选权的确立

  19世纪初,在杰斐逊共和政治的影响下,普通人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但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成了人民参政的障碍。取消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成为必要。到1860年,除少数地方政府把财产作为竞选公职的首要条件外,各州都废除了财产资格限制。同时,也废除了宗教资格的限制,这样,到内战前夕,基本上实现了白人成年男子的普选权。

  尽管成年白人男子实现了普选权,但是绝大多数黑人和全体妇女均没有选举权。

  推动这一时期选举权扩大的动力有:一是西部新州普选权的影响,二是杰克逊民主改革。

  内战之后,美国将黑人的选举权列入宪法特别保障的范围。但是,南方各州白人政权通过各种手段,剥夺黑人的选举权,其主要利用人头税、文化测验、祖父条款和白人预选会限制黑人参加选举,法律上黑人的选举权再事实上被剥夺了。同时,南方的种族主义者,还利用暴力,强化法律的限制作用,他们经常使用恫吓、破坏黑人财产、甚至死刑处死黑人等手段阻止黑人参加选举。这样,到1900年,黑人的选举权基本丧失殆尽。黑人则通过非暴力的司法手段展开斗争。1915年,最高法院宣布祖父条款无效;1944年,取消白人预选会。20世纪中叶以前,南方6州废除了选举权的人头税限制。同时,在黑人民权运动的压力下,1965年,国会通过《投票权利法》,授权联邦政府直接干预南方地方阻碍黑人参加选举的违宪活动。同时,1970年,修订《投票权利法》,废除文化测试。到此为止,黑人获得了事实上的普选权。

3、第三阶段:普选权的扩大

  1847年的纽约妇女大会,提出了改善妇女地位的11项要求,其中第九项为赋予妇女选举权。在内战后女权运动的兴起,19世纪末,几个州赋予妇女选举权,同时,女权主义者通过直接参与选举的方式,推进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1897-1918年,有11个州相继赋予妇女选举权。1919年,宪法第15条修正案最终赋予妇女与男子同等的政治权利。

  从以上美国选举权的扩展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存在明确的限制选举权的法律条款以及相应的程序障碍,这一点决定了争取选举权运动有了明确的斗争对象。这比含糊的专断和封闭统治更容易改变。同时,美国的政治体制为争取选举权的运动留下了一些空间。二是采取渐进和和平斗争的方式。在普选权的确立的过程中,弱势群体主要通过司法斗争,和平渐进地争取选举权。三是社会的发展,如在黑人获得选举权的过程中,受到西进运动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妇女获得选举权则受到大战的影响。四是政治家的理想和改革。五是选举权作为社会整合的有效途径。选举权的限制造成了社会分裂,不利于政治一体化,阻碍了政治现代化。通过确立普选权的斗争,凝聚了各阶层共识,推动了国家建设。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选举权的扩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选举权的扩展,是一个公民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政治文化变革的过程,是一个现代政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

所以获得选举权用不着上井冈山,上过一次就可以了,只要井冈山精神还在即可,就像原子武器,只有在发射架上,其威力是无比的,等到真正用上了大家都不好看了,玉石俱焚啊。

不过也不要怕,真的发生了,一无所有的人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是全世界。

我其实盼着你们再上井冈山,重夺无产阶级政权呢。好好努力吧,你们。

要与时俱进,非暴力行为,比如不合作抗议就是一个好办法。要别人以非法抗争做炮灰为他人火中取栗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是一种很阴险的手法。

你看重庆唱红歌但不打砸抢就是一个好办法,广东乌坎村民高唱《情系乌坎》可就是《国际歌》红歌的翻版吧。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在最后终究会走到一起来的---其特点就是唱红,尽管其歌词的形式多样化,唱红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民主,民主的特征就是多样化,连红歌都表现出来了。

靠唱红就能叫资本家贪污犯心惊胆战,干嘛再费神去上井冈山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