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共:💬1143 🌺16070 🌵2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袁隆平的最大贡献在于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水稻品种

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去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平均亩产量等预估数据链接出处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说,2011年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约为16.59亿亩;总产量达到11424亿斤。也就是说,2011年全国粮食的平均亩产是——688.6斤(344.3公斤)!这个亩产,是一熟地、两熟地、三熟地所生产的稻、麦、玉米、小米等所有粮食作物加起来的年均亩产量,不是单季亩产。

袁隆平不是培育出单季亩产将近一吨(2000斤)的超级水稻么?为什么中国的粮食年均亩产还不到700斤呢?

对于这段,作者可能有偷换概念之嫌。

第一,袁隆平搞的是水稻,我们得拿水稻的产量来说。中国的水稻单产估计在420公斤左右。

第二,试验田的结果远远不能和大规模种植进行比较,试验田种植的时候是不计代价的。就想不能拿运动员的成绩当全国人民的体育水平来看一样。

第三、任何一个新品种的培育到大规模推广,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有一个长期过程。目前的水稻单产只能反映10年乃至2、30年前的水稻育种水平。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可能不太了解水稻育种的科学史。早在70年代以前,在遗传学领域,大家多数相信西方学者提出的“自花植物不存在杂种优势”这一学说,国内是以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农业大学(现改名中国农业大学)两位著名院士为代表。水稻是自花授粉,所以当时的学术界不认为在水稻里面可以搞出杂交稻,提高产量。

袁隆平的突出贡献在于突破了西方这一传统认识,首先在水稻中做出了具有杂种优势的高产杂交稻,并提出了“两区三系”培育方法。这是其突出贡献所在,也就是为什么他被称为杂交稻之父。从此,利用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开始在水稻、小麦等自花植物里大规模开展起来,后来就有了那么多的杂交稻品种。你不能说这些杂交稻品种跟袁隆平无关。

当然,他的这一成绩无异于狠狠的打了那两位著名院士的脸,结果就是袁隆平的杂交稻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被承认,他本人也是数次与中科院院士无缘,最后只能给了个工程院院士安慰了事。

无论从科学贡献和实际成就来说,袁隆平当选中科院院士是绰绰有余的,甚至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是诺贝尔奖没有农业奖,授予医学与生理奖、化学奖都不合适,给他和平奖估计又不想要)。

所以认为袁隆平对于中国农业的贡献被放大,是有失偏颇的。爱因斯坦造不出原子弹来,但造原子弹的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

通宝推:每周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