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子空皆地,等子比空——21世纪的计目制围棋规则 -- 燕来

共:💬5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1、科学计目制围棋规则之无虚着可放弃的艺术版

若图谱有变形不能正常显示,请进入下面的地址:

http://bbs.sports.163.com/bbs/qipai/245609879.html

1-1、科学计目制围棋规则之无虚着可放弃的艺术版

本艺术版认为下实着与放弃是棋手的权利,允许轮走方无条件放弃着子权(放弃着手时,不着子于盘外,也不交出1子作俘虏)。

本艺术版在对局过程中(从空枰至第一次休止),采用“多下贴点”这艺术化围棋的条款,当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n手实着时,这方要贴n点。其特例是,先下的黑方收后时,黑方因多下1手而贴1点。采用“多下贴点”这艺术化围棋的条款,可以不收单官而结束对局,这正是日本末代名人所坚持的主张。不去收无变无趣的单官,不去补可以不补的棋,即不去下可下可不下的棋着,就产生了“距离美”和“未完成美”,致使围棋艺术化。

本艺术版为简化规则,不采用笔者的“广义禁全同”,退而采用中国棋院的禁全同规则,即“禁止全局同形再现”或“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他曾面临过的局面”(二者任择其一),也可根据情况,弃用禁全同,只采用原始的打劫规则(打劫时,回提要隔一手),多劫循环判无胜负。

本艺术版在理论基础上与日本规则完全不同,但在操作层面上却与日本规则一模一样,其操作程序是:对局过程中保留俘子,对局休止后计算胜负时将各方被俘子与盘内死子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填后不数子、不计公气,只数空(目),判目数较多的一方获胜。(回填做棋后不数子只数空是日本计目法的特色,其来源是中国唐代数路法。本规则采用日本数目法的计算程序时,只是按“多下贴点”的条款将填后双方棋子占据的交叉点平分给双方,同时将公共空点平分给双方,并未增加任何实际操作的手续。)

本艺术版不同于现行计目法的特点如下:

一、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围棋之目的为双方用棋子争夺棋盘上的361个表示地的交叉点。361个枰点永远都是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的单位是点(应昌期先生所倡)。终局后,一方棋子所占之点及所围之空点为该方所得之点;黑白子之间的空点中,由一方单独控制或拥有的(“不占不围而得”,酒宝居士语),为该方所得之点;其余为公空,双方各得其半;得点多的一方获胜。在正常终局情况下,双方所得点数之和必为361。

“子空皆地,点多为胜”(这正是中国数子法与应氏计点法的观念),乃是关于地的概念的惟一真理。本规则是这真理旗下的计目法,与否认这真理的现行各种计目法根本不同。

二、等子比空,目多为赢

如前所述,终局后,清理完死子后,各方所争得的地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棋子占据的点,叫做子点,简称为“子”;二是各方棋子围住或单方掌控的空点,简称为“空”;三是各方所分得的公空(公气与未收的单官)之半。显然可知,计算胜负有“等空比子”与“等子比空”这样两种简便算法。

“等子比空,目多为赢”是科学计目的原理,科学计目法包含广义与狭义两种。本艺术版采用回填俘子与死子的方式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叫做狭义等子比空法。

本规则之“子空皆地,点多为胜;等子比空,目多为赢”,与日本规则之“惟目是地,不等手比目”及美国规则之“惟目是地,等手比目”(美国规则计目法将“目”称为“领地”)在理论基础方面根本不同。

三、“目”的定义

在等子局面上,各方单独拥有的空点叫做各方的“目”。具体说就是,一方的独立活棋与双活棋中该方的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是该方的目(请注意,在有眼双活情形下,本规则认为双活棋中一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也是该方的目,不同于日本、美国规则之“双活无目”);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用子占据的点(单方权利单官)是该方的目(在认定单方有权的单官时要由权利方提出主张,另一方接受时便予以确认;另一方反对时,以实战解决之);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是该方的目;一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而持有的劫空是该方的目。本规则之“目”的定义,与日本规则及美国规则有着重大的不同。

单方有权收官图:

5○○○●┐

4├a○●○

3●●○●●

2●●○●┤

1└○○●┘

-abcde

如图,黑方可主张a处是其单方权利的单官,黑方在a处有1目。

(中国围棋网棋人棋事的网友酒宝居士对单方有权的官子有大量和深入的研究,他所说的“不占而得”句非常精彩。)

四气双活图:

〇〇●●〇〇┐

〇●ab●〇┤

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

└┴┴┴┴┴┘

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也是该方的目。特殊罕见情况如上图:图中的a、b两个由黑子与公气围住的空点,是黑方的气点而不是白方的气点,即它们是黑方单独拥有的气点,所以,它们是黑方的目。

(Tom棋友论坛网友尸颤现象贴出的这个四气双活图,引起了我的注意,加以研究后我认为a、b两个空点,是黑方单独拥有的气而不是双方的公气,于是认定它们是黑方的目。在这里,我向网友尸颤现象致谢!)

四、艺术化围棋的条款——多下贴点

在对局过程中(从空枰至第一次休止),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则这方应贴出n点来向另方作出补偿(特别要指出的是,在常见的黑方收后的情形下,即黑方比白方多下了1手实着,黑方要贴1点。)。在回填死子的做棋方式下,这方贴出n点并将棋做成等子局面的操作手续是,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这方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平分,每方得n/2点。

五、律法化围棋的条款——多下不贴点

在实战解决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实着,则这方勿需贴点来向另方作出补偿。这时,在回填死子的做棋方式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的操作手续是,从这方的地盘内取下这方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成为这方的目,仍是这方的地。

六、两弃为界

1、多下贴点或不贴点的两弃为界

以第一次两弃为界,将棋局划分为“对局”与“诉讼”两个阶段。从空枰开局至首次连续两弃中止的棋局过程,为“对局”阶段;中止后又重新开始的实战解决过程,为“诉讼”阶段。在对局阶段,要讲道德,要讲艺术性;在诉讼阶段,要讲法律,要讲逻辑性。在对局阶段,执行“多下贴点”的艺术化围棋的条款;在诉讼阶段,执行“多下不贴还”的律法化围棋的条款。

(“两弃为界”之说法由日本池田敏雄先生最先提出。池田先生的说法是:“两弃前放弃不交俘虏,着手不必相等;两弃后放弃时要交1子给对方作为俘虏,着手严格相等。”)

说明:

“多下贴还”的条款使围棋对局具有艺术性。按此条款,可以不下的棋着便不去下,于是便减少了手数节约了时间,在棋形上也产生了“距离”之美感。但在双方发生分歧后,重开对局的实战只是为了解决纠纷,其性质如同诉讼,艺术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实战解决过程中,“多下贴点”的条款不再适用,应改用“多下不贴点”这律法化围棋的条款。

2、禁全同规则的两弃为界

本艺术版在棋局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采用“禁全同”,但在两弃停止后即对局阶段结束后,关于全局棋形的记录要打包清零,在实战解决阶段以两弃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重新开始,使对局继续进行,直至再次休止。简单说就是,两弃停止,信息清零;恢复对局,隔虚可提。

说明:

大家知道,在围棋规则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关于“打劫时,隔虚是否可以回提”这个争执了很多年却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一个巨大障碍。应氏规则与日本规则拒绝科学的“禁全同”规则,但打劫时允许“隔虚回提(即放弃后可回提)”;中国棋院机械地实行“禁全同”,将其奉为一成不变的教条,打劫时禁止“隔虚回提”。本规则为解决“禁全同”与“隔虚提”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既坚持“禁全同”,又灵活地执行“禁全同”,通过“两弃为界”在禁全同的框架内允许“隔虚提劫”,实现了“禁全同”与“隔虚提”两者的和谐兼容。

七、将棋做成等子局面

对局休止后,双方就终局问题(如棋子的死活与空点的归属)达成共识时,按下述步骤将盘内棋形做成等子局面:

(1)回填死子与俘子

将盘内各方的死子连同保留的俘子(棋局过程中被提走的棋子)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若双方共下了k手实着,则填后盘内共有k个黑白棋子,占据k个交叉点。棋子所占据之交叉点,叫做子点。

(2)将棋做成等子局面

填后,按照多下贴点的条款,多下了n手实着的一方,应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这方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平分,每方得n/2个子点。

上述两个步骤完成后,就将棋做成为两方子点数量相等的局面,叫做“等子局面”。在等子局面上,设公共气点有q个,也应平均分配给双方,每方得q/2点。

说明:

将棋做成等子局面的手续可以简化,多下n手的一方取下n个棋子的操作手续可以省略,简化后的手续如下:回填死子与俘子后,应将盘内双方的全部k个棋子所占据之枰点平均分配给双方,每方得k/2点。于是,就将棋做成为两方子点数量相等的局面。简单说就是,棋局休止后,要回填俘子与死子,填后便可将盘内棋形视为等子局面。

八、实战解决后将棋做成等子局面的手续

重开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分歧时,棋局进入类似“诉讼”的阶段,应弃用“多下贴点”之艺术化围棋的条款,改用“多下不贴点”之律法化围棋的条款。

实战解决后将棋做成等子局面的手续分为如下三步:

(1)回填死子与俘子;

(2)空枰开局至首次中止时,若一方比另方多下了n手实着,这一方应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视为未收的单官由双方平分,每方得n/2个子点;

(3)重开对局至再次中止时,若一方比另方多下了m手实着,这一方应从己方地盘内取下m个己方棋子来平衡回填做棋后盘内双方的棋子数量而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取下这m个棋子而产生的m个空点,成为这方的目。

九、计算胜负

棋局休止后,要回填俘子与死子,填后便可将盘内棋形视为等子局面。在这等子局面上,各方单独拥有的空点叫做“目”。这时,两方目数之差必与两方得点总量之差相等,于是可比目而判胜负,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这便是“等子比空,目多为赢”。黑先贴6.5点的对局,应从黑方目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目数作比较。

十、由数目法的结果返回到子空合计的数子法

若棋局共下了K手实着,双活棋公气数量为q,当黑白两方的目数分别是B与W时,黑方得地的点数是B+k/2+q/2;白方得地的点数是W+k/2+q/2。于是,我们从数目法的结果得到了数子法的结果。

(也可根据黑白两方点数之和为361,点数之差等于目数之差来算出黑方与白方各自的点数)

在本规则的同一个版本中,“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计目法与“子空合计,点多为胜”的数子法这两者计算胜负的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可以有理由认为,对局结果的完整信息不是双方得点的差数(目数之差),而是各方得点的总数,因此,由数目法的结果返回到子空合计的数子法是有其意义的。

十一、关于收后方的确认

本规则采用的“多下贴点”条款,可以说是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黑收后贴1点”的升级版。“黑收后贴1点”要打个判定收后的补丁,即“判先弃方的对方为收后方”;而用“多下贴点”取代“黑收后贴1点”后,就不再存在确定收后方的问题了,这是因为棋手打将的着法虽可改变“收后”(最后的那一手实着)的结论却无法改变“多下”的事实。

十二、关于粘最后一劫

对局休止前,收完了单官,轮走的甲方提最后一劫时,若对方放弃,则

1、持劫的甲方劫材有利时(劫材比对方多),可不粘劫而致使棋局两弃休止。休止后,甲方应主张在劫空处有1目,若对方同意,便达成了共识;若对方反对,便实战解决。实战解决过程中,采用“多下不贴点”条款,持劫的甲方打赢这个劫后,再粘劫,此后棋局再次休止。甲方因粘劫而多下了一手实着,做棋时可从己方地盘内取下一子而获得1目。

2、持劫的甲方劫材不利时(劫材不比对方多,即劫材与对方相等或比对方少),应粘上这个劫,否则会因劫败而受损。

说明:

由于本规则以休止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来恢复对局实战解决,就使先弃的对方有权“弃后回提”,而“弃后回提”相当于拥有一个劫材,故持劫方必须比对方多拥有劫材,才算“劫材有利”。

十三、关于“万年劫”

万年劫:

6●┬●○○○

5├●●○○A

4●●○○●○

3●○○●●●

2○○○┼●┤

1○○○○○○

﹢abcdef

白方提走A位1颗黑子后,如图,轮黑走

按日本规则,这个劫白不能粘,黑不愿粘,加之放弃后可以回提,故无法解消,被称为“万年劫”。

按本艺术版规则,万年劫可以解消。过程如下:

黑、白相继放弃而两弃休止。休止后,黑方主张有权占有打劫处的两个枰点而获得2目(黑方提劫时,提走1颗白子可获得1目;提劫后成为持劫方,又可主张在劫空处有1目,共计有2目),白反对,于是以休止时的局面为初始局面恢复对局实战解决。则黑1提劫,白2放弃,黑3粘劫而终局。实战解决过程中,采用“多下不贴点”条款,黑方多下了2手实着,勿须贴点。这时,为将棋做成等子局面,黑方应从其地盘内取下2颗黑子,于是黑方获得2目——这就清楚地表明了黑方提劫与粘劫之着共有2点(2目)价值。

(如有疑问,请阅两弃为界。)

十四、关于盘角曲四

两弃休止后,双方对“盘角曲四”的死活意见分歧时,恢复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实战解决过程中,会发生这一方补劫材另方放弃的情况,从而导致补劫材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m手棋。但在实战解决阶段,采用“多下不贴点”这律法化围棋的条款。将棋做成等子局面时,这方应从己方地盘内取下m个己方棋子,每取下1子便获得1目,这一方就不会因补劫材而损目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