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The End(一) -- 黄河故人

共:💬107 🌺793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就我浅见,苏军在战役层面的问题一直很多

苏军对德军的优势之一,我觉得是苏军统帅部对战略形势的判断更为客观、更为准确,方法更加积极。西方学术界指责苏军缺乏主动精神,我感觉主要是故意地对战役层面的问题做集中批判。二战初期,这些问题导致苏军部队建制的大量覆灭,在二战后期使得各阶段的战略意图实现得不完整,并且付出更多代价。拿45年前后的进攻战来说,苏军的阶段战略意图隐蔽得非常好,迫使德军在资源局促的情况下,犹豫于对手的主攻方向、时间和方式,无法实现动态的兵力集中和局部优势。但是具体实现的时候问题不少,比如起初绕过北方集团军群,后又围而不打。意图相当高明,切中希特勒这个喜欢算小帐的业余军事家之思维要害。但是打的时候,却选择了包围圈里的德军明知大势已去,却仍有力量拼死求生的时机。再如对柏林外围防御的突破。这个时候双方底牌已亮,不再有悬念,但是科涅夫可以用穿插和分割包围的办法困死德军20余万,而与此同时,朱可夫却一定要死磕德军必然固守的阵地,付出相当代价,我不能不说这是苏军在战役层面缺乏办法的表现。在罗马尼亚、匈牙利方向也是这样。我认为它有两个紧密关联的意图,一是打击那里集结的德军和仆从国,二是在东南方向大大扩张德军防御正面。那么具体实现时,或不必局限于昂贵的包围和歼灭战。我猜测,如果苏军在此方向略为示弱,或许能刺激希特勒投入更多的资源为赌注。很多看法或认为,德军战术素养和顽强作风使得苏军不得不谨慎小心。而我的印象是,二战末期德军一线部队虽然多肯拼死一搏,但是一旦彻底丧失希望,他们做投降或溃散动作,并不比轴心国友军来得迟缓。换句话说,苏军这时的具体做法,或许应该是诱使其自信心膨胀,而不是迎头打垮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