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秋左传注读后12左传中的卜筮 一 -- 桥上

共:💬21 🌺6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春秋左传注读后12左传中的卜筮 一

远古时的人,生产和认识水平不高,在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很多不可解的东西,这样从人们的心理上就需要有所依归;另一方面,当时的人还会面临很多未知的东西,在决策的时候也要有一些方法来帮助人们进行抉择;因此,就发展出了一些根据某种人为或自然的迹象对未来吉凶进行预测从而帮助人们决策的方法。与这类方法有关的活动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行为。在《左传》中,就有很多对春秋时的人们如何使用这类方法的描述。我们或可以用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占卜与占筮为代表将这类方法统称之为卜筮。

《春秋经》和《左传》中有52处提到占卜活动,所占卜之事则涉及政治、军事、外交、人事、祭祀以及日常生活。政治方面:包括是否发动政变,以及定都于何处,有何前景;军事方面,包括是否出兵,出兵去干什么,敌方是否会来攻打;外交方面,包括与哪一国结盟;人事方面:从挑选照顾太子的士,一直到任命执政大臣,还包括立太子;祭祀活动:包括是否祭祀,何时祭祀;日常生活:包括建宅于何处,得病的原因,娶妻,饮宴,甚至是否说实话。

《左传》中还述及15次当时人的占筮活动,其中13次提到所得的具体卦象,有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一书中对之进行了分析,我会将高亨先生的分析另帖贴在下面。

卜筮活动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占卜与占筮,但这二者也是有先后顺序的,当时人的评估是:“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僖十五年传》(p 0363)(05150409)),可能是由于占卜的来源更古,因此在当时人心目中占卜的地位高于占筮,所谓“筮短龟长”(《僖四年传》(p 0295)(05040601))是也。

而且在当时,用于占卜的乌龟壳也比用于占筮的蓍(shī)草宝贝多了,一些家族(“氏”族)会宝藏用于占卜的大乌龟壳,并且会郑重地称之为“大蔡”(《襄二十三年传》(p 1082)(09230506))、“大龟”(《昭十八年传》(p 1395)(10180304))、“元龟”(《哀十八年传》(p 1713)(12180202))。有时这种大乌龟壳还会被赋予专门的名字。如卫国的“成之昭兆”,特指卫国卫成公时代得到的大乌龟壳,是卫国的国宝(《定六年传》(p 1556)(11060201))。前面提到的“大蔡”则是鲁国臧氏家族的传家宝,臧家给这个“大蔡”起的名字是“偻句”,甚至称之为“宝龟偻句”(《昭二十五年传》(p 1467)(10251001))。臧文仲还专门盖了个漂亮房子来供奉这个出自蔡国的大乌龟壳,为此还受到了孔子的批评(《文二年传》(p 0525)(06020503))。

关于占卜活动的来龙去脉,河里丁坎先生的文章图文并茂,说得够清楚了,我就不再罗嗦,丁坎先生的文章见:http://www.cchere.com/topic/1624558。

占卜活动首先要对专用的甲或骨钻孔,不钻透,然后用火烤,甲骨上就会出现裂纹,这种裂纹的形状就是所谓兆象,在《左传》中有两处说到了具体的兆象。《襄十年传》中对兆象的描述是“兆如山陵”((p 0978)(09100502)),而《哀九年传》中对兆象的描述是“遇水適火”((p 1652)(12090601))。当然到了今天,“兆如山陵”也好,“遇水適火”也好,我们已经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子了,不知研究现存的那些甲骨,能否有助于了解当时人对兆象的描述。

到了春秋时代,占卜活动已经有漫长的历史,由于长期的积累,占卜者有很多先例可以依据,应该整理出了系统的繇(zhòu)辞,即与所得兆象相应的解释。在《左传》中所描述的占卜活动之中就有四处提到了与所得兆象相应的、而且合辙押韵的繇辞,明确说到“繇”的有三处。

《僖四年传》: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p 0295)(05040601));《襄十年传》:姜氏问繇。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p 0978)(09100502));《哀十七年传》:卫侯贞卜,其繇曰:“如鱼竀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阖门塞窦,乃自后踰。”((p 1709)(12170501))。

另一处虽未明确提到“繇”但很可能也说的是繇辞: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郑方有罪,不可救也。救郑则不吉,不知其他。”(《哀九年传》(p 1652)(12090601))。

在《左传》中还有一处占卜者在解释兆象时提到了过去的先例: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僖二十五年传》(p 0431)(05250202)),虽然这不是有韵的繇辞,但应该也是过去的占卜者记录下来的先例。在占卜者解释兆象时还有一处特别提到“令龟有咎”(《文十八年传》(p 0629)(06180101)),说明当时人认为占卜中有时兆象不仅会反映所占之事的吉凶,还会反映出实行占卜者自身的命运。

以上说了占卜,下面再说占筮,当时占筮的程序是非常繁复的,河里已经有人介绍过这个繁复的程序,我就不再献丑了。关于河里介绍占筮的那个帖子,我找了一下,没找到,希望能有河友把这个帖子挖掘出来。不过我也会把高亨先生在《周易古经今注》中对占筮程序的介绍另帖贴在下面。

按占筮的程序,每一轮操作会得到“六”、“七”、“八”、“九”这四个数字之一,其中:六=0(但可以变为九=1),七=1(不会改变),八=0(不会改变),九=1(但可以变为六=0)。以上各数(指六=0与九=1)改变之后,卦象就从“本卦”变为“之卦”。我不会贴图,上面1代表卦象中的一横长画 (阳爻),0代表卦象中由一横长画取去中间一小段而成的两横短画 (阴爻)。

总之,经过六轮操作,首先得到的是六位数字,每位上可有“六”、“七”、“八”、“九”这四种选择,我们或可称之为“基础卦象”,利用这个“基础卦象”,按六=0,七=1,八=0,九=1转换,就会得到我们常见的卦象本身(“本卦”)了。“本卦”卦象共六十四种,所谓八八六十四卦,而高亨先生指出:

《周易》筮法,最初可能仅用六十四卦以筮,当斯时仅有六十四占。其后并用三百八十四爻以筮,当斯时则有四百四十八占。又后人增入《乾》之“用九”、《坤》之“用六”,当斯时则有四百五十占。东周时代之《周易》,即四百五十占之筮书也。(《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卷首》 ( p 103 ))。

也就是说有四百五十条可以用来解释卦象的卦爻辞。

不过研究《左传》中提到的占筮所得卦象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说到所得的卦象时往往会说“某卦之某卦”,前面是所得的卦象:“本卦”,后面是通过某种方式与此一卦象联系起来的另一卦象:“之卦”。就是说,在占筮活动中得到的并非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卦,而是六十四卦中的两卦,而且这两卦是有先后顺序的。考察这种两卦的关系,若按“排列”计,则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如果进一步考察一下,占筮所得的六位数字,每位上可有“六”、“七”、“八”、“九”四种选择,按“排列”计算也正好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占筮结果(即“基础卦象”),也就是说六十四种“本卦”卦象每一种都可以自六十四种不同的“基础卦象”得出,这就正好可以和上面六十四卦中选取两卦的四千零九十六种“排列”一一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六”、“七”、“八”、“九”这四个数字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八”、“九”出现的概率相当(我算了算大约各是六十四分之二十七,我数学不好,不敢保证准确,还请河友指教),“七”就要少得多(我计算大约是六十四分之九),“六”更是比“七”还少很多(我计算大约是六十四分之一)。

无论如何,如果以某种方法利用筮得的六位数字,由于这六位数字每位上都有“六”、“七”、“八”、“九”这四种选择,古人实际得到了四千零九十六种不同的“基础卦象”。就所谓“本卦”而言,每六十四种不同的“基础卦象”对应一个“本卦”。四千多种结果,对应四百五十种解释,而一般说起来卦象本身(“本卦”)又只有六十四种,这就有怎样把这三种东西对应起来的问题。高亨先生给出了根据“基础卦象”寻找相应卦爻辞的详细的程序,我也会另帖贴出来。

简单地说,虽然对卦象的解释——即卦爻辞——只有四百五十种,但是有时可以将两种卦爻辞合起来解释一种卦象,这就增加了解释的多样性,另外还有直接就卦象本身进行解释的方式,或者还可以用其它卦书进行解释,这在《左传》中都有例证,高亨先生的书中也都有说明。而按高亨先生的观点,有时不同的卦象还会指向同一条卦爻辞。有了上述这些选择,再依靠占筮操作人员随机应变,四百五十条卦爻辞大概也够用了。

通宝推:江南愿,南方有嘉木,天煞穆珏,芷蘅,重耳,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