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国首要问题是殖民地化的经济政策 -- hwd99

共:💬21 🌺7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藏汇于民能实现藏富于民的目的吗?

藏汇于民能实现藏富于民的目的吗?

藏富于民是我国古已有之的经济理论,是古代富民学说的延伸。藏富于民也是现代东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象征了国家的强盛。藏富于民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怎样推进和实现藏富于民?一种观点就是推进藏汇于民。 著名经济学家卢麒元先生在《活埋人民币的天坑》中说,“笔者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就是不允许藏汇于民?”,主张藏汇于民。其实政府早就在推进藏富于民,这是精英和很多主流经济学家们的主张,也是他们不断推进的结果,例如,央行专家周其仁教授主张汇率市场化,要求藏汇于民。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政府就取消了针对个人的强制购汇政策,允许个人留存外汇。1994年1月,我国取消企业进口等经常项目用汇计划审批,允许企业凭有效单证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购汇。1996年12月,我国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对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但企业出口等外汇收入原则上仍应卖给外汇指定银行。2010年7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中国并不追求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不过鼓励“藏汇于民”。 2012年4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表文章,总结过去30年对强制结汇制度的修改,指出,强制结售汇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

长期以来,在精英和绝大部分经济学家看来,外汇就是财富。而企业积压的商品,会变成废物,与其积压,不与低价贱卖变成外汇。因此,近30年来,特别是最近10年来,我国政府手里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现在已增加到3万多亿美元,民间还积存有近万亿美元。笔者估算,为了换回这些外汇,我国低价贱卖,包括政府搞出口退税补贴,出口了上百万亿元的商品。

根据统计数据, 我们每向西方运送8船货物,仅能从西方运回一船货物,每年开采的大量矿石资源都变成产品输往西方了。号称世界最丰富的稀土资源,只够自己使 用20年了;每年开采大量铁矿石,制造的钢铁产品大量输往国外,好的铁矿石资源已经枯竭,国内铁矿石品位已经降低到28%,比国外铁矿石品位65%低一半 以上;我国好的煤炭资源也基本开采殆尽,现在只有开采埋藏很深的煤炭,使煤炭价格上涨到每吨700-800元,而美国煤炭价格仅每吨20-40美元,合人 民币仅100-200多元,我国使用比西方成本低数十倍的劳动力,开采的煤炭价格是西方3-6倍,只因好的煤炭资源已经开采殆尽。长时间大量拿物质财富换外汇,也就是美元欠条,已经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继续下去,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产生严重威胁。

现在每年还在不断增加外汇,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储存以前的外汇,没有机会使用这些外汇。由于美国政府不断增印美元,美元的购买力是不断下降的,大量储存美元,不可避免带来损失。其道理很简单,假设我们手里有1 万亿美元,现在去换物资,购买价格是每架1亿的美国飞机,可以换回1万架,如果我们等到一年以后,再去买美国飞机,由于美国飞机涨价(就是美国通货膨胀,美元贬值),譬如价格涨到1.25亿一架,我们只能换回8000架了,损失2000架。这个损失是美国政府增加投放美元,造成美国涨价,美元购买力下降引起的。这个损失是美国政府拿走的,美国政府印刷美元进入市场拿走商品,使市场上物价上涨,我们需要物资才能换美元。新世纪以来,美元差不多8年贬值50%。美元储存在手,50年后,只剩下不到原来价值的2%了。1970年,美国政府承诺,35美元欠条等于1盎司黄金,今天变成了 1800多美元欠条才能换来1盎司黄金了,也就是说,当年储存的美元欠条,留存到今天,其价值只剩下2%不到了,其余98%都让美国骗子拿走了。

储存外汇,一直不用,其购买力就会不断贬值,总有一天会变成废纸,就是不贬值,拿在手里一直不用,也没有给持有人带来任何价值,也就是说,不使用的外汇就等同废纸。而拿商品这样持续不断换外汇,增加外汇储备,就不可能使用外汇,兑现外汇欠条,出口商品等于免费奉送,等于财富损失。

正是因为中国大量拿商品换美元,储存不用,导致我们的财富严重流失,让美国人不劳而获,即使不生产工业消费品,依靠印刷美元,人均消费的工业消费品就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相反,中国以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生产了世界一半产品,可是,国内老百姓消费的产品,人均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历史上,美帝就曾经禁止民间藏汇。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银行濒临崩溃,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缴金令”,宣布民间拥有黄金非法。当时的黄金就是主要国际货币,该命令实质上是禁止民间持有外汇。

现在国际货币变成了美元,让他国储存美元,美国人就能免费获得财富,因此,美国精英控制的国际舆论和经济学理论,就变成藏富于民是有利国家和老百姓的谬论了。

本来物质是不灭的,提高老百姓收入,增加老百姓消费能力,实现物质财富的国内循环,就能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加国内财富,保持国内资源。而压低老百姓收入,生产必然过剩,商品必然积压,如果不搞对外贱卖出口换外汇,就只能让积压商品变成废品,从而形成现在的不断奉送财富,依赖出口市场的经济发展路线。

要藏富于民,就不能藏汇于民。藏汇于民,等于拿财富换成储存不用的外汇,不但不能实现藏富于民的目的,反而会导致财富流失。大量给西方奉送财富,导致我国的资源走向枯竭,环境严重恶化,人民又重新压上了三座大山。由于资源不断流失,资源开采成本不断增加,带来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生存带来了极大压力。

藏汇于民之路,是流失财富之路,已经到了再也不能继续下去的地步了。现在我们的最大问题是对经济规律的认识。草民并不简单认为,精英们就是卖国贼,放着中国的主人不做,而愿意到美国做个屁民,仰人鼻息,象印第安人一样被亡国灭种。精英们对经济规律的错误认识才是问题的核心。不换思想就换人,人民会做出选择,这一天终究会来的,笔者祈祷的是老百姓少遭难,期盼的是这一天早日到来。

 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违反了客观规律;政治是手段,经济才是目的――hwd99

附:1、评国家外汇管理局鼓励“藏汇于民”2010-07-08

[URL=]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227&articleId=21392

[/URL]2、活埋人民币的天坑 [URL=]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aspx?id=118&articleId=35264 [/URL]

新闻:强制结售汇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

发布时间: 2012-04-16   新闻来源: 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链出处

一般来讲,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居民取得的外汇收入必须卖给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使用外汇时从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购买的管理安排。居民没有保留外汇、使用外汇的自主权。这一制度多为外汇资源短缺的经济体采用。

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外汇短缺,我国对外汇收支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管理。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 进,居民用汇自主权稳步扩大,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1994年1月,我国取消企业进口等经常项目用汇计划审批,允许企业凭有效单证直接到外汇指定 银行购汇。1996年12月,我国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对经常项目对外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但企业出口等外汇收入原则上仍应卖给外汇指定银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涉外经济快速发展,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逐渐由过去外汇短缺转为外汇储备增长过快。2002年至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 加近3000亿美元,是1994年至2001年年均增加额的12倍。顺应形势变化及市场主体实际需求,2001年起,我国通过改进外汇账户开立和限额管 理,逐步扩大企业保留外汇自主权。

一是放宽企业开立外汇账户保留外汇的条件。2001年,允许符合年度出口收汇额等值200万美元以上、年度外汇支出额等值20万美元以上等条件的企业,经 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后开立外汇结算账户,保留一定限额的货物出口、服务贸易等外汇收入。2002年,取消开户条件限制,凡有外贸经营权或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 企业,均可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2006年,进一步取消开户事前审批,企业无需经外汇局批准即可直接到银行开立经常项目外汇账户。

二是提高外汇账户内保留外汇的限额。2002年,账户限额为企业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2004年,提高到30%或50%。2005年,进一步 提高到50%或80%。2006年,改变之前仅按收入核定限额的方法,按照企业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80%与经常项目外汇支出的50%之和核定限额, 企业可保留的外汇限额进一步提高。2007年,取消账户限额管理,允许企业根据经营需要自主保留外汇。

2008年,修订后的《外汇管理条例》明确企业和个人可以按规定保留外汇或者将外汇卖给银行。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高政策透明 度,外汇管理部门大力开展法规清理,共宣布废止和失效400余个外汇管理规范性文件。涉及强制结售汇的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废止、失效或修订。目前,强制结售 汇政策法规均已失去效力,实践中不再执行。

总的来说,强制结售汇制度作为外汇短缺时代的管理安排,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涉外经济的发展,外汇管理部门适时 调整并废止了强制结售汇制度,体现了外汇管理与时俱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一贯理念和宗旨。未来,外汇管理将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 便利化,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