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十四、尼克松的change(一)1900资本需要新的寄主 -- 西瓜子

共:💬145 🌺1465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四、(三)英国人,以及大伙儿从一战中学到的教训

英国人并非天生就是这么窝囊,遥想一战之前的数十年间,面对其他任何人(尤其是德国人)的挑战,英国人向来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在这些“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之中,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英国人声称,德国人造一艘“无畏级”战舰,英国人就要造两艘了。而其海军战略,则要保持英国海军军力要超过尾随其后的两大海军强国之总和。

同样的,在战争肇始之初,英国人毫不犹豫就投入了战团:1914年7月28日大战爆发,8月4日,在德国加入战团的三天后,英国人就卷起衣袖冲进了群殴的人群。

话说到这里,我们分明感到事情有些不太正常。

每个人都知道,至少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在欧洲大陆,两百年来,英国人介入纷争的原则乃是“以财力支持盟友作战,而尽量避免出兵”,即使出兵,也顶多是以少量军队参战,起辅助作用。

但是,这一次,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人及其盟友,英国人很明显是红了眼,一改执行了几百年的政策,动员了帝国的一切资源,一心一意地加入了战争。

作为这一现实的表现,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桩奇景——向来专注于海军发展的大英帝国,这次派出了百万陆军参战,他们和法国陆军一起,扮演了协约国在西线战场的主力。

而我们若是细细观察这支军队,就会发现其兵源不仅仅是来自英国本土,很多士兵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加拿大等殖民地——实际上,按照海军大臣丘吉尔(日后的英国首相)的设想,所进行的“加里波利冒险”(英军突袭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行动中,总计78000人的进攻部队中,除去一个师的法国人外,其他所有士兵均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而葡萄强力、反复推荐的《阿拉伯的劳伦斯》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也反映了一个现实:英军在中东不能对德国人的盟友土耳其人制造大麻烦,他们必须依靠阿拉伯人。

这些反常的举动,让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英国人疯了,他们的疯狂来自空前的压力。

这个压力,是资本施加在他们身上的。

原来,在19世纪下半期所进行的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已经落在了美国人和德国人后面。所谓“落在后面”,指的是产品竞争力已经落后,质量差、或者成本高、或者质量又差成本又高。可以想见,这种产品能卖得出去,那才叫个奇怪。

局势,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在恶化。

1870年之前,英国人的工业品在国际市场上占绝对优势,压根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对抗。然而,在此之后英国人发现事情慢慢有点不对头,到1870年,在德国市场上,英国人的纺织品和金属工业产品被德国同类产品击垮。随后不久,德国人就将这些产品推进了英国本土市场,并且在英国市场上不断扩张。作为这一惨淡情景的最宏观表现,则是1880年,英国人在世界总贸易额中所占比例为1/4,这个数字到了1913年则变成了只有1/6了。

1880年到1913年,英国人的殖民地扩展了千万平方公里——至此,全世界最富饶的土地都掌握在了英国人手里。然而,英国人在世界市场份额中所占的比例却大幅下降——事情很清楚,英国商品在本土、帝国殖民地内部和世界市场上全面溃退。

英国人的脖子后面冒出丝丝冷气,它们的心情,同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领七千蒙古骑兵在山东菏泽高楼寨陷入十万捻军重重包围之时相差无几。

陷入如此境地,也就难怪英国人违反常规,拼尽帝国一切资源跟挑战者决一死战了。这个挑战者,就是阴阳怪气把伦敦称为“站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的德国人了。

英国人根本不担心战争,因为两百年以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英国人向来是越打越强,甚至,即使战争暂时受挫,英国政府的信用和英国人融资也不成问题。

然而,这一次却不一样。战争一天天打下去,英国人发现情况越发不妙。英国人手里的银子如海水般淌出去,融资却成了大问题,英国人无法靠债券来解决开销问题,只好把自己的海外资产用跳楼价进行了清仓大甩卖。

然而,大甩卖也卖得让人憋气。英国人环顾世界,发现清仓大甩卖的主儿不止它一家——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奥地利人、土耳其人都在为筹钱打仗发愁,这个时候,最残酷的现实出现在甩卖者面前——卖家多,卖品多,而买家少。

实际上,够分量的买家,只有一家,那就是美国人。

英国人用失落的眼神环顾欧洲大陆,发现自己数百年来的传统融资对象(也是英国国债的购买者)——欧洲——现在都加入了战团。它们要么跟英国人一样发愁筹款的事情,因而同英国人一起挤在了清仓大甩卖的人群里;要么变成了英国人当前的敌人——日耳曼人这个时候会购买英国债券,以利于英国人买枪买炮来干掉自己么?

我们不难想象,作为唯一可能的买主,美国人尽可以用最挑剔的眼神和最挑剔的态度来对送上门来的甩卖品挑挑拣拣。

瓜子虽然不在场,却也可以想象一下当日的情景,简直是阿拉丁按照魔法师指引进入了宝库的翻版——阿拉丁进入到了满是宝贝的洞穴,看到了银币,就丢掉了布袋里满满的铜币;看到了金币,就丢掉了银币,又把金币装满布袋;看到了宝石,又丢掉了金币,把布袋装满宝石。

美国人有无数的钱可以支付各个甩卖者,这些钱是甩卖者自己“送”给美国人的。这些在欧洲打得焦头烂额的倒霉蛋们把法国、俄罗斯欧洲部分(俄罗斯工业精华所在)、奥地利(奥匈帝国)和巴尔干砸了个一塌糊涂,这些国家自然没有能力生产战争物资和其他产品来支持战争,剩下的英国人和德国人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整个阵营的需要,所以敌对双方不约而同做出了相同的决定:向这个星球上唯一有能力大量生产战争物资和其他必需商品的主儿——美国人买。

倒霉蛋们第二次陷入了同样一个倒霉的境地——这次他们发现买主多,而卖主只有一个。大家争抢的后果,则是唯一的卖主尽可以得到最优厚的报价。

于是美国人发现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高价卖出商品,再拿倒霉蛋们刚刚送到自己手上的钞票去低价收购倒霉蛋手里的优质资产。

滴答!怎么回事?瓜子擦一下嘴巴,发现自己走神,把键盘滴满了黏糊糊的口水——罪过啊罪过!

通宝推:xiaobailong,破鱼,笑一笑十年,友竹,老醋花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