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注意】【原创】抵制日货成效将非常显著 -- 新华声

共:💬44 🌺1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鲜花鲜花.....

老兄对日本的政治政策分析,俺都同意:

〉〉如果日本不与中国竞争,那么这段历史基本上不会引发大的矛盾。然而,日本不是那么自律的。

〉〉于是日本不仅在经济资源上与中国公开争夺,更是在领土问题上先发制人。此后日本一发不可收,又在台湾问题上动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美国象模象样地发表了台海战略的申明。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实际上把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基础给彻底破坏了。

但老兄对未来的预计、我们应采用的对策,则与俺不同。

老兄对抵制日货的分析、包括楼下诸位的补充,俺发现都缺少对一个方面的阐述――抵制日货时、自己可能遭遇的风险。

换句话说,我们这样去抵制了、对方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可能会有哪些、我们自己要付出哪些代价,兄台们都没有正面接触。对这些方面的忧虑,这也才是俺从一开始就反对抵制日货的原因。

让俺做这么一个定义好了,日货分两部分――消费类日货、与生产资料类日货。

消费类日货就是朝日啤酒、数码相机、影音制品等等的东西,缺了他们还可以有部分程度的替代选择或者干脆没他们也照样活得下去;

生产资料类日货则是高档钢材、精密仪器、核心元器件等等,这类东西关系国计民生,少了他们一时还可能找不到替代、甚至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建设发展;

兄台们的意见普遍是

消费类要尽量抵制、采取各种方法使之无法占据市场、造成其制造商的损失;

而生产资料类的日货、则不用去刻意抵制,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命根。

但是我要说,这里存在巨大的漏算,主要存在在两个方面

1)消费类产品的日货,大部分是在中国生产加工、以中国市场为部分对象进行销售的。

我们通常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市场.....这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没错,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个未来时而不全是现在时。

据我了解,日本人注意到中国原来也可以作为一个大的消费市场来开发,还是这两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他们始终是把中国当作世界最大的工厂来使用的。也就是说,在中国进行廉价的加工生产,从而把他们构思的产品用更有竞争力的形式销往世界。至于中国本土的市场,可以说在很多的行业还处于开发的中间阶段,远远没有世界市场的重要性来的大。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态度也始于此。这样一来,对抗性的态度妨碍他开拓未来市场,并无法伤及其根本――这样的大企业在这里失去的并不是已经到手的财富、只是机会而已。从这个角度可能看的比较清楚――日本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没有借助中国任何力量。换而言之,他没有中国、一样能做得很好,也许会被中国超过,但处于前列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反过来,采取对立态度后,日本人固然失去在中国可能更赚钱的机会,但他们也不是傻子、被差别对待了还会继续帮你的忙、雇你的工、投你的资。中国这个工厂,他也可以作为报复而迁到别处去的――比发达起来的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还是存在的,我们南面的邻居就是候补。到现在为止、日本在华商业投资总计近700亿美元,最近几年始终是50亿美元实际执行的规模在发展,这部分钱没有了,中国制造业的这些工人吃谁去?

2)没有了消费类的甜头、生产资料类的日货能不受影响么?

大部分弟兄都觉得,一手抵制消费类日货,另一手继续进口生产资料类日货。这只能说是一种如意算盘。

日本国家如果同样进入对立的模式中去,绝对不可能一边被抵制着自己赚钱的消费类产品,另一边却若无其事般奉上对方加速发展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到时候你抵制我的出口,我则可以抵制你的进口来作为报答。

所以说,消费类日货与生产类日货,根本不可能“分而治之”,容则俱荣、损则俱损。

对这类的问题,民间固然感受不到切肤之痛,政府可不会等闲视之的。为了这样的对立不发生,政府也会扼杀所谓的抵制日货风潮出现的。

政府现在的态度,不仅是高姿态的,而且也是务实的。

老兄这样的民间意见,照我看还是缺乏对风险的预估,也缺乏战略上的目的性――你相通过你的抵制、达到什么样的一种效果?同时也缺乏实施性:你的抵制、怎么样才能达到你期待的效果、能够通过你的策略、达到目标的彼岸么?

没有了这些事先的估算、抵制本身只能说是情感的宣泄而已。而宣泄,又是不可能长久的,碰到什么“情况”,态度变化也是无法避免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