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汤泡饭 -- 潮起潮落

共:💬45 🌺1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舌尖上的汤泡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好这口儿(汤泡饭)的么?有就握个手:)

这些日子正看央视拍的热片《舌尖上的中国》,拍的好。问题是这片子真要人命,越看越饿,没吃饭时看,肚子咕咕叫;吃了饭看,还是馋的不行,舌根子下口水跟趵突泉似的滋滋地往外冒,真恨不得伸出舌头舔屏幕:)由是,又想起了当年的潜灶。

饭堂吃饭就免了不说了,这里单说说码头更吃饭。

那时值码头更,负责打饭的要回到灶上打饭,用的是便携式的套装铝饭盒。那饭盒是一摞的,印象是一摞5个饭盒。最下边那个大而深,用来盛饭、盛汤。上边那4个饭盒稍浅,用来盛菜。饭盒上边有个提手,依次盛好饭菜后一扣,一手便可提起来。

那时值更若是有码头更,艇上得有7个人(艇内更4人,还有个机电军士长、动力长代班,码头更3人),打饭通常是俩人,由休更的去打饭,码头更、艇内更各一。

饭通常是在艇里二舱吃,一是因为二舱离升降口近,二是宽敞。当然,天热时,也有在码头上吃的。码头都有遮阳棚,或蹲或坐,但印象最深的是在江南厂厂修时在码头值更的小木屋吃饭。

那木屋就在黄浦江江边,江风飒飒,与饭堂相比甚是惬意。码头对岸是上钢三厂,黄浦江里锚泊着许多大轮船,黄浦江特有的“一条龙”船队来来往往,柴油机噗噗噗的挺响,后边拖着一串趸船。老大还来不来拉个汽笛啥的,挺喧嚣的。饭点时分,那一条龙也通常该开饭了:就见船上的妇女在船上忙乎,印象里她们洗米洗菜就用浑浊的黄浦江水——人是铁饭是钢,没办法,就那条件,饭还是要吃的。还好,这一带就算是黄浦江上游吧,水质还不至于那么糟。记得再往上走点,就是负责市区供水的龙华水厂。

艇上上海兵多,上海兵爱吃开水泡饭。跟他们当战友,也学会了吃汤泡饭。

一般北方人吃饭是一口饭配一口菜,直至吃完。但上海兵通常是还剩最后几口饭菜时,拿滚水倒进饭盒吃汤泡饭。初见时觉得~~~咦?这种吃法倒挺新鲜哈?但一想,确实能吃出汤汤水水的热乎劲,有点北方人吃饭饺子一定要喝碗饺子汤的吃法,原汤化原食的意思。后来见样学样,也如法炮制,确实别有一味。

据上海战友介绍,上海早餐爷常吃泡饭:半碗剩米饭,搁几根榨菜、一撮雪菜或昨晚剩菜,用滚水一冲,即省事又干稀搭配,稀里呼噜跟喝粥似的,还不费牙口。味道么~~~反正我觉得还行。

回北京后,有时早饭也常这么吃。尤其是冬天,一碗汤泡饭下肚,浑身热乎乎的,惬意。那冲汤的菜若是冬笋肉丝、蒜苗肉丝啥的,味道更佳。

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口舌生津之余,于是想起了上海汤泡饭,呵呵。

通宝推:刹那芳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