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我的老师 -- 卢国俊

共:💬14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说说我的老师

老师专注于新金融研究领域三十多年了,和众多科学院的研究员们一样,拥有着众多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成果新专利。但他又和众多研究员们高调出境频繁发声不同,走的是“学用一致”的路线,在实实在在的推动着国家新金融秩序、新信用体系的建设,一生致力于把这些成果应用政府、银行、企业等“田间地头”,坚决不搞论文第一、纸上谈兵。说到他带学生,更是如此。我们很少会在所谓的“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而经常是在他的实践一线听课。他的课堂不是模拟,不是实验,更不是书本,而是实实在在的“做”。这又和其他高层幕僚抱着一条规则成天出馊主意有很大的不同。在我看来,他是思想家,在这一层面上,我甚至觉得那些成天在媒体、论坛上混迹的著名经济学家们都没有如此博大的普适理论。关键一点,他的思想并不难懂,说难的人,老师都会告诉他:新思想并不难,难得是忘记你的旧思想。

说是这么说,但确实老师的思想很难总结。我只能回忆很多场景,折射老师的思想,直到现在也仍旧无法把老师的体系完整记录下来。

先说个事吧。

身临其境的货币课

老师的办公室,从来都是个随到随讲的课堂。这里也是中国名校,蜚声国际的高等学府,更是中国经济管理研究的前沿阵地。

然而,来过的人都知道,屋里远没有上面说的这些光环,朴实而厚重,更像是一个宁静致远的书房。

但是,上至政府官员、银行行长,下至小企业主,甚至是出租车司机,都会经常来此探访取经。

最近伯南克又整事儿了,来来回回折腾的还都是货币和汇率,中国人大部分也都跟着来来回回的发懵,这其中也包括几个银行的行长。照理说,银行就是玩钱的,行长对货币发懵,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但实际上,他们连自己已有的货币知识储备都不相信了。于是,行长们纷纷打电话给研究新金融体系的信息消费理论创始人的老师,表示想当面求教。

北京的交通其实和世界经济一个样,都面临着似乎无法解决的难题。无论你是皇亲国戚,还是市井小民,一个堵字,六亲不认。好在皇亲过路可以交通管制,P民只能暗中赌气。时间已经过了中午,行长们还没到,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继续埋头于他的世界金融创新研究。

在老师的思想体系中,目前世界的金融模型已经不能支撑整个世界了。构成经济活动的商品、需求以及消费这个三角面中,真正的价值衔接从来没有被包含进来。真假商品、真假需求对消费行为来说,没有哪怕是一点点的保障。

在这其中,恰恰是信息在三点之间的传递出了问题。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公社电线杆上的扩音喇叭早已了无踪影,更不用说狼烟四起的烽火台,只能沦为历史的遗迹。告别了通信基本靠吼的年代,猛然间才发现,现代通信,尤其是移动电话、网络崛起所带来的巨量信息,让人们渐渐退化了一种能力——去主动寻找目标信息。早间新闻,不管是国内安居乐业,还是世界水深火热;电梯间,不管是分众传媒的平板电视,还是四壁悬挂的广告框;Google里,不管是你想到的,还是想不到的关键词,我们需要做的,一个回车足够;手机上,甚至在你傍晚回家的途中,都会收到你在从来没有去过的城市消费多少钱的“友情”提示。所有这些,都是无处不在的信息,大脑在这种无时无刻的充斥中,变得被动而毫无目的,你最多能分辨什么是垃圾骗子、什么是交通罚款,更多的有价值的和不太有价值的,已经很难区分了,人们的直观感受就是对有用信息的撷取变得无限盲目。往日的一滴水,落在湖面,至少我们能捕捉到荡漾的波纹,如今的一滴水,俨然落入大海之中,很难获得任何海的回馈。

也因此,信息传递方式的革命所导致的商品、需求与消费之间的信息真假性以及价值性区分难度加大,使得人们的经济活动发生了质变,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无论多坚固的价值链条,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没有信用,就不成价值,经济活动难以延续和传导。

没有人不知道,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也是基于信用基础。信息传导问题带来的信息价值难以识别,同样动摇了整个世界的金融模型。事实上,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无一不是因为企业、银行、消费者之间的信用链发生了断裂引起的。

因此,在老师看来,在三角平面上,无论是经济或社会活动,还是金融活动,已经变得不稳定了。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挑战,往日的世界性公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因为信息、信用的问题似乎在这里已经根本不适用了。所有的模型都必须加入新的要素或节点,形成一个立体化的环路,才能重新运作。例如,商品、需求、消费这个三角面的顶部,必须有信息的参与,才能在整个立体空间中重新凝聚信用。同样,政府就是信用的最高代表,往日企业、银行、消费者金融三角的顶部,也必须有政府加入进来才能重获秩序。不得不说,这是金融史、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创新思想。事实上,在全球拯救金融危机的行动中,各国都在运用这一思想,比如,政府投入资金的救市计划,意味着政府在潜意识中已经参与到金融活动中来了,包括近来国内高唱的大力重建信用体系,也同样是政府扛起了信用大旗。

所有这一切,只是,人们还没有真正的意会到而已。

银行行长们前前后后的终于到达了,大家都和老师握手寒暄,并一个劲解释路上多么多么堵车。堂堂的银行老大们,在老师这里似乎都显得很学生,一改往日颐指气使、指点江山、激扬经济的模样,都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待老师说话。

老师一贯随和,没开始讲课,只是和他们搭话,竟然都是家长里短,但每每在这些街头巷陌的市井事件里,带出许多让别人张口结舌的思想。

人到齐了,老师说,既然已经晚了,建议先吃完中午饭。

大学,永远给人一种莫名的感觉。特别是走出校园多少年的人,一旦再走进来,就如同走进时光机,没有人能逃离对往日校园生活的回忆。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灯火阑珊、人声鼎沸,有的只是到处覆盖着的青春、学术以及让人油然而生的敬重。

尤其是食堂,这里究竟记载着多少欢声笑语,恐怕人们已经很少能完全回忆了,仅留下的是一些美好的抑或悲伤的片段。大家一走进来,都禁不住统一露出大学时代才有的笑容,相互间七嘴八舌,边走边讲着各自那个时代的趣事。

老师开始买饭,行长们自然纷纷挤过来抢着付钱,老师也不推搪,笑眯眯的用一双睿智的眼睛站在一旁盯着他们。最后还是民生银行的张老总抢了先,拿出几张人民币,递给售饭的小妹。

小妹根本没伸手,只是不好意思地冲他笑着,张行长一脸问号:“怎么,多少钱?不够吗?”

小妹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有点打蔫:“对不起,这里不收现金的。”

旁边另外一个行长突然似乎也想起来什么似的:“哦对,大学食堂都是饭卡买饭,听我女儿说过的。”

张行长又开口问:“那我们买张饭卡吧?”

回答还是“对不起”,说买饭卡是需要学生证或者教师证的,对校外人士不开放。

久经风险与危机考验而应对自如的银行家们万没想到,拿钱买不到吃的,一时间都有点手足无措,目光瞬间都聚在了老师身上。

老师一如既往地左右握着右手放在小腹前面,说了一句:“其实,下午大家就不用听课了!”继而神秘地盯着几位一脸茫然的大人物,眯起眼睛笑着。

按照常理,行长们估计老师会说我们换地方吃,结果没想到他说了这么一句,都有点懵。

看着众人茫然的表情,老师抛出一句“这,就是货币!”,然后转身走出食堂,告诉大家,换个地方吃饭。

新去处离刚才的食堂没多远,银行家们却犹如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升迁历程,他们心中都反复琢磨着老师的这句话。

进来之后,发现还是食堂,只是比刚才的大食堂小了不少,而且格局也有点不同,里面很多貌似不像学生的人在这里一边吃一边谈笑风生。众人来到前台,老师说这里能买临时饭卡,建议大家都买一张,以后再来的时候也能吃饭无忧。

张行长的钱一直在手里攥着,此时又递给服务员,对方问充多少钱,张行长说就300吧,对方开始像银行柜员一般熟练地操作着,验钞、敲键盘、磁化卡片,一些列操作之后,机器有个小显示屏,正好对着买卡的人,只见上面显示出一个数字——255!

接着,服务员把卡递给张行长,说办好了。

“办好了?不对啊,我看上面怎么显示的是255呀,我不是说充300吗?”张行长还在迟疑间,服务员解释道:“先生,这里办临时卡,都是充100元,收15元的手续费的。”

一提到手续费,银行家们的心都被狠狠戳了一下。是啊,这真是一种讽刺,最近不就是关于银行无数的无厘头手续费的问题被大众炒的沸沸扬扬吗?各个银行方面表示压力都很大,一直埋头在那儿研究怎么对外解释、怎么既能收着钱又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等等事情呢,结果,今天就被来了个现世报!一时之间,众人都哑口无言,再次变得和应对银行手续费问题时那么低调。

其他几个人也买了饭卡,然后要了吃的,坐在一起边吃边讨论着刚才的买卡事件。大家把主要话题指向买卡手续费的不公平上,纷纷表示堂堂国内名列前茅的高等学府,怎能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却毫不自忖自己银行手续费的种种问题。

老师一直没说话,只是静静的边吃边听。看着大家吃的差不多了,他仍旧是面带笑容,扫视了所有人,缓缓的说:“我看,吃完这顿饭,不止不用回去讲货币了,大家是不是连汇率都清楚了?”

众人再次无语。片刻之后,却是异口同声的大呼“原来如此”!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