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编辑】美洲经济周报0629 -- 南方有嘉木

共:💬564 🌺4127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没有那么多

现在中国每年消耗煤炭资源上百亿吨

年产30亿吨标准煤而已,根本没有上百亿。按5月底每吨标准煤95美元计算,不过3000亿美刀价格。

中国进口的资源中,属于粮食的大豆一项就是近6000万吨(每吨1733美元),铁矿石2012年进口量可能是7.3亿吨(每吨130美元),单单大豆铁矿石这两项资源进口金额就是近2000亿美刀,更不要说每年进口原油的近2000亿美刀了。

所以中国基本上没有动用自己的资源,而是利用外来的国际资源,为别人同时也为自己生产各一半的产品(进出口贸易占GDP的50%)。在得到全球化的好处的中国人就不要再说什么“全球化实质是美帝在全球殖民化”这类经不起推敲的话了。

中国人想偷懒不搞农业,用两头在外出口导向方式鼓捣外汇,用外汇换取粮食,资源和奢侈品,并积攒外汇(如同当年老百姓积攒全国粮票)以备不测---这就是改开的经济本质。

中国的决策者万万没想到外国的市场可以萎缩,外国人赐予中国人的打工机会可以收回,中国的外汇储备可以贬值,外部资源的来源可以受到威胁,而中国人赖以为生的粮食生产能力没有进展并连年恶化——18亿亩红线可能已经被突破了。

在这种困境下,各种奇谈怪论都出台了,最好笑的是意淫做中帝国,靠着买来的几只破航母出去扫荡抢资源。

想想连后勤都无法保障,粮食都没有供应的中国军队,如何出击澳洲北美巴西大平原扫荡抢粮?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TG从38度线向37度线攻击,前进距离100公里,第四次战役从37度线向36度线攻击,再次试图前进100公里,结果是被击退回37度线,同时失去汉城,在随后的第五次战役中,TG即不能夺回汉城,又被击退至38度线。

所以TG在50年代有攻击距离达到100公里的记录,但最终结局是退回原点38度线直至至今;

中印反击战,TG在西线有突击70公里的记录,而最后撤兵退回传统控制线直至至今;

中越反击战,TG突破至谅山,攻击距离仅仅36公里,然后撤退返回国境直至至今。

从这些战争记录看,TG的出击距离越来越短,在这样的记录面前,怎么能够要求人民解放军出击澳大利亚乃至美国这些跨洋10000公里的作战行动?还要保证扫荡得来的资源能够安全运输回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