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忠诚与背叛》的时代注脚 -- stallion

共:💬7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忠诚与背叛》的时代注脚

王在田

电影中的男主角之一,中共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命运很富有戏剧性。

1930年,他在党内斗争中失利,被贬至党中央机关报当编辑。干了没多久,这个机构就被国民党破获,工作人员被一网打尽。不过杨匏安运气不错,虽然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相当于今天李源潮同学的职位,与国民党大佬们都是老熟人,但抓捕他的警察居然没认出来,把他关了八个月后就释放了。

然而,福祸相依,好运意外笼罩之后,噩运很快莫名降临。

出狱后不到半年,杨匏安与时任中宣部部长的同乡罗绮园搬进了同一栋公寓。这位罗绮园同志寡人有疾,看中了江苏省委妇女部的一位女同志陈肖梅,便借口革命需要,为掩护他的地下工作,以组织名义命令这位女士与他结为假夫妻共同生活。正如姚晨有个老公叫凌潇肃,陈肖梅也是有老公的,还是黄埔四期,当时是罗绮园的下属。因此这出现实版《潜伏》的结果是:她老公叛变投敌,带着国民党把罗绮园捉奸在床,连带抓走了隔壁的杨匏安。罗绮园被捕后迅速叛变,而杨匏安坚贞不屈,甚至摔了蒋介石的劝降电话,最后就义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

感想一:编剧很美满,历史很骨感。

感想二:孟母三迁还是有道理的。

感想三:就算杨匏安吉星高照,再次漏网,就冲着他第一次被捕后安然脱险,注定逃不过文革时期广大革命群众追查“叛徒”、 “特务”的恢恢法网。与其到时候被百般凌辱折磨致死,还不如当烈士。

影片中出现名字但没有露面的中共第二任总书记向忠发,其被捕经过是党史上的一桩公案。我整理了一下,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版本一:向忠发经常变换住处,国民党无法找到其踪迹,但叛徒顾顺章知道向忠发的新婚太太杨秀贞平素做衣服的裁缝铺,派人在那里蹲守,终于等到了这位妓女出身的主妇,并跟踪至向忠发的住所;

版本二:中共中央已决定把向忠发转移到中央苏区,并安排他临行前与杨秀贞见一面。谁知向忠发白天见完一面之后,又溜去旅馆里与太太多缠绵了一晚,结果被循踪而来的特务抓获;

也有人把这两个版本糅合在一起,说国民党原已通过裁缝铺锁定了杨秀贞,这时负责党内安全工作的周恩来大智大勇,意识到中央首长的危险处境,决定将其送往苏区避难,但向总书记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忍不住去找太太话别,结果被国民党捕获。

版本三:根据中统负责人徐恩曾的回忆录,有一名地下党主动向中统投诚,提供线报,在今天淮海路上的一家珠宝店里擒获了伪装成老板的向忠发。这个告密者则很快不辞而别,凤翔九天。徐恩曾认为:这是中共的党派斗争,有意出卖政敌,借刀杀人。

徐恩曾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此前供出罗绮园住处的那个叛徒胡章原曾交代:当时他太太被罗霸占,他空有满腔怒火,不知如何是好。他的留苏同学陈绍禹(王明)怂恿他匿名告密,只要干掉罗绮园就能救出自己的妻子;此人觉得舍此别无他法,一不做二不休,于是索性公然投敌。

当然,以上只是一家之言,究竟向忠发如何被捕,迄今尚无公论。

那么为什么围绕着向忠发有那么复杂的政治斗争呢?

向忠发的上台本身就饶有趣味,这得从共产国际说起:共产国际又叫第三国际,是列宁于1919年召集各国革命左派发起成立的,1943年被斯大林宣布解散,其最后一任领导人季米特洛夫6年后被毒杀于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兴衰,反映了列宁与斯大林截然不同的革命观。

列宁信奉的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开始,在各国进行,在世界范围内完成,单独在一国发生的不叫社会主义革命。恩格斯曾经在《共产主义原理》中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因此,列宁成立了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但列宁逝世后,继承大统的斯大林信奉的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论”,他热衷于以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革命中心,占领其他国家后扶植听命于己的政权,对于各国独立自主的无产阶级革命则态度消极,并最终解散了共产国际。

了解了这一历史背景,就可以理解斯大林为什么命令苏军在华沙城外停止攻势,坐壁上观,等着城里的犹太起义者被德军镇压后才进攻华沙;为什么与独立建国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撕破了脸;以及为什么苏联从来没有真心实意支持过中共武装夺取政权,甚至直至解放前夕苏联大使馆仍跟着国民党迁往广州。在整个大革命期间,共产国际固执地要求中共坚持国共合作,全体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领导下开展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于1927年7月14日致电中共中央,命令停止对国民党的妥协,改组领导核心,“要使工人和农民组织的领袖以及在内战时长成的党员,在党的中央内取得决定的影响”,把国共合作的失败委过于中共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的“软弱妥协”(事实上恰恰是陈独秀正视国共之间的政见矛盾,坚持共产主义信念,违抗共产国际指示,公开宣布退出了国民党)。

一个月后的武汉“八七”会议秉承了共产国际这封电报精神,把苏联人的话换了个说法重复了一遍:“党的指导机关里极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并仰仗共产国际授予的这柄尚方宝剑撤销了“知识分子及小资产阶级”陈独秀的总书记职务。为了贯彻落实共产国际的最高指示,掌管工人运动的李立三成为党的实际领导人,而工人出身、名不见经传的向忠发则因为受到共产国际钦点,被六届一中全会缺席选为党的总书记。

李立三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中的留法派,没去过苏联,也不了解斯大林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策导向。他上台后,把搞工人运动那套办法作为党的斗争策略,全力以赴组织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造成中共当时极其有限的力量遭到严重损失,也违背了共产国际的初衷——斯大林需要的是一个全国性的秘密工人组织,在机会成熟进攻中国时可以里应外合推翻政府并迅速建立起一套亲苏联的行政体制;而李立三开展的却是自杀性的进攻,对斯大林的长远战略部署毫无意义。因此,李立三迅速被共产国际撤销了职务,召往苏联,在那里被软禁了15年,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释放回国。李立三一垮台,工人总书记向忠发也顷刻间失势。

斯大林痛感中共两代本土领导人陈独秀、李立三均未能贯彻其政治意图,不得不把莫斯科中山大学长期培养的王明、博古、张闻天、夏曦等大批亲苏干部(他们自封“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言下之意是只有苏联培养的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派遣回国领导中共。政治前途破灭、消极避世的向忠发总书记成了这批空降领导的绊脚石。很快,他很合时宜地被捕了。

向忠发于1931年6月22日被捕,24日被枪决。尽管周恩来评价“他的节操还不如一个妓女!”(指其太太杨秀贞),但向忠发显然没有向敌人提供有价值的情报,间接保护了包括中共名将关向应在内的一批干部,否则他也不会被国民党迅速处决。

此外,向忠发对毛泽东是有恩的。他深知张国焘刚愎自用的个性以及毛泽东与张国焘之间的芥蒂,顶住了共产国际远东局的压力,坚决反对派张国焘去江西苏区担任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他主动推辞中央政府主席职务,提议由具有当地群众基础的毛泽东担任。如果没有向忠发的这两项决定,很难想像毛泽东能够逐步建立其领袖基础。

最后说说顾顺章。

顾顺章是我伲宝山人,烟草公司工人出身,参加过青帮,曾与陈赓赴苏联学习特务情报工作,在“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在周恩来领导下负责中央特科三科(行动科)工作,陈赓则负责二科(情报科)。《忠诚与背叛》中大力渲染的专事格杀中共叛徒的“红队”,是三科的俗称,由顾顺章直接统领。

1931年,顾顺章亲自把张国焘、陈昌浩送到鄂豫皖苏区(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留苏高材生一到苏区就开足马力“肃反”,深入贯彻落实王明“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党内斗争口号,在三个月内杀了2500多自己人,其中团级以上干部96人,连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新婚妻子都被枪毙了——枪毙属于VIP待遇,大多数人是被勒死、打死或活埋的。最后红军指挥官被杀得所剩无几,只得把原本负责国统区情报工作的陈赓调到鄂豫皖去带部队),然后折返武汉。奇怪的是,他没有马上回上海,而是化名为“化广奇”在汉口登台表演魔术,结果被台下的叛徒认出,回到后台就遭到中统逮捕。

中统的武汉负责人蔡孟坚立刻提审顾顺章,顾像训斥灰孙子一样对蔡说:别说你没资格审讯我,就算你的上级主管领导徐恩曾也没这个资格。你赶快准备一架飞机,把我送到南京,我和你们老头子(指蒋介石)亲自谈。记住,千万别给南京发电报!

蔡孟坚缺乏斗争经验,找了条小火轮把顾顺章送往南京,同时屁颠屁颠地给中统头子徐恩曾连发六封急电汇报此事,结果铸成大错: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是中共安插在中统的卧底。顾顺章深知这一关节,因此才嘱咐蔡不要发电报以免打草惊蛇。钱壮飞接到电报,大惊失色,急忙通知中央各机关立即转移,自己则不动声色,亲手把电报交给徐恩曾后才悄悄溜走。这么一来,等到顾顺章抵达南京后和盘托出中共中央各处机关所在地,国民党去抓捕时发现多已人去楼空。

饶是如此,顾顺章的叛变对于中共仍是极为沉重的打击,直接导致党的领导人恽代英、蔡和森被杀,大量基层组织被摧毁,中共中央从此无法在国统区立足,不得不向苏区转移。为此,顾顺章的上级主管领导周恩来亲自执掌“红队”,对这位“红队”曾经的掌门人展开了报复,将其全家灭门。

这桩灭门案发生在上海法租界甘斯东路爱棠村11号,根据后人考证,就是今天的徐汇区余庆路102号——这里现在仍叫爱棠新村。当时被杀的除了顾顺章家属(其妻、子、岳父母、内弟等)八人外,还有帮佣、在顾家打麻将的熟人甚至是偶然过来串门的地下党员等等,共计三十余人,以至于解放后周恩来曾专门派人找到遇害人邹志淑的遗孤加以抚养,而邹志淑本人则被追认为“烈士”,其英勇就义事迹是“1931年4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爱棠新村”。

顾顺章家一直是中央特科的后勤基地,全家人从某种意义上都属于中央特科的“总务部”,与特科的地下工作者们朝夕相处,我相信“红队”屠杀这些熟识的老弱妇孺时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根据参与行动的“红队”行刑人王世德回忆,周恩来曾要求顾顺章的太太张杏华就她老公叛变一事表明立场,说明周当时可能还没有下定决心灭口;但张杏华说她嫁鸡随鸡,跟着丈夫走,周恩来遂下令全部扑杀。

唯一幸存的是顾顺章四岁的女儿顾利群,当时周恩来不忍下手,从不抽烟的他破例抽了半支烟,最后命令亲手勒死她母亲的中央特科一科科长洪扬生负责把她送往金山一家农户抚养,后被顾顺章领走。

由于地处居民区,为避人耳目,所有遇害者均被“红队”用绳子勒死,“每二个人颠倒捆成一扎,一个的头颈和另一个的两脚捆扎在一起”,“埋在一丈以下的地底,上面盖上四、五尺泥土,再浇上一层水泥,粗看起来,像似已被废弃了的屋基,然后再盖上六、七尺泥土”。当时国民党政府征得法租界同意,共同派员发掘受害者遗体,周围居民聚众围观,亲眼目睹了全过程,一时舆论哗然,中共形象一落千丈,连共产国际都出来发表谴责以撇清关系,表示“世界革命的成功,不能依靠于残酷的报复手段”云云。

由于钱壮飞的及时通风报信,顾顺章未能向国民党献上奇功,家人又被屠戮殆尽,此后一直郁郁不得志,直至1935年因卷入中统与军统的斗争而被蒋介石下令处决(一说是因为中共派其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陈赓与他接触,被国民党探知),时年31岁。

杨匏安、向忠发、顾顺章,是《忠诚与背叛》那个时代最好的注脚。

注:本人没有看过《忠诚与背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