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三峡大坝前163米对上游水位有无影响 -- 秦关

共:💬42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既然抬高可达0-2米,在什么条件下抬高0米?

使寸滩同流量水位抬高0-2米。

同样流量?多少呢?

这篇论文写得很有意思。

我把这篇文章的PDF清晰版的链接放在下面,你可以看看1981年三峡大坝还没有建造时的洪水流量和水位的关系(图4)。

长江上游“10.7”洪水及寸滩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我只讨论此文中的图4(你给的链接的这张图4的质量惨不忍睹),论文作者把寸滩流量同寸滩水位做了一个关联,引进了一个逆时针绳套曲线,一个多年综合线---没有给出方差范围,也没有延长至70000立方米/秒的点(这是2个恶心的地方)。

可以看出在1981年洪水流量70000万立方米/秒的时候(只有一个落水数据点,又是一个恶心的地方),水位是188米---注意这是在三峡水库没有建成时的数据,那时的三峡“坝前水位”是70米吧?--我们假定是葛洲坝前水位。

而本次洪峰三峡坝前水位达到160米时,70000立方米/秒流量时寸滩水位也是在186.8米左右(假定也是落水数据,因为是最高点)。

我看三峡大坝水位同寸滩水位没有什么关系(即洪水流量同样达到70000立方米/秒时,1981年同2012年水位没有什么差别)。

图4中的1981年洪水有个地方你是否看得懂:为什么洪水流量落水点70000立方米/秒,水位是188米;而涨水点流量增大到75000立方米/秒时,水位可以是186米?你知道1981年还没有三峡大坝的影子吧?

1981年的洪水是个很好的对照系统(即没有三峡大坝),由于洪水最大流量达到了88000立方米/秒,有了一个完整的涨落过程,也有了一个相应的“逆时针绳套曲线”--其中包括了两个7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过程--可惜的是文章中的70000立方米/秒的数据点只有在包线的落水点而不包括涨水点。

根据作者的结论:“在洪水涨落影响下,由于河谷壅水影响,后面的洪水绳套会出现微向左偏离的情况。” 也就是说在下游三峡坝前凤凰山水位70米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到河谷雍水的影响造成在70000立方米/秒可以使寸滩水位最高达到188米。

那么这个河谷是哪个河谷?我看是寸滩下游的铜锣峡。秦关兄你看是哪个河谷?还是三峡大坝(不管其只有70米的坝高还是160米的坝高)?

作者没有把1981年的洪水原始数据的文献来源列出,全篇文章没有任何一个文献索引,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科学论文。不过还是提供了一些信息,提到了河谷雍水是抬高水位的因素。

从图4出发,秦关兄能否外推在70000立方米/秒条件下,雍水造成水位的变化?也就是说涨水点和落水点之间的差别?看看这个差别是否在0-2米之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