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夏朝:缘起 -- 天天天向上

共:💬7 🌺1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夏朝:来自偃师商城的证明

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存里有很多的商的元素,所以觉得二里头是商朝的一个都城。然而由于在距离二里头遗址六公里之外的地方发现了偃师商城,这个观点渐渐不为学者认同。

经过考古发掘显示,偃师商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建设过程。由这座城址的规模、内涵和布局来看,其重心从始至终是屡经扩建、改建的庞大宫殿(宗庙)建筑群,城内中部和北部分布着多处贵族或平民居住址,还有铸铜作坊等重要遗迹,从而毫无疑问地证明,它绝不是存在很短时间的单纯军事据点,也并非王室的离宫别馆,而是一座具有国家政治中心地位的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通过对于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的分析,发现在偃师商城和二里头遗址在建筑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很难把这二座城当成是由同一民族,同样朝代所建的。从建筑来说,二里头遗址重要建筑朝向为南偏东;偃师商城城址及城内重要建筑的朝向为南偏西,与郑州商城、迈北商城等一致。这种改变应该是建筑主人观念或文化属性不同的反映。从陶器方面,二里头文化常见的典型器物圆腹罐、三足皿、商柄豆、盉、觚、矮领尊等不见或罕见于偃师商城商文化中,而后者所具有的典型器物折肩盆、斝、橄榄形深腹膜等罕见或不见于前者中。从陶器群整体而貌观察,二里头一至四期有一脉相承的文化特征;而偃师商城陶器群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来源于下七垣文化,同郑州商城为同一系统。

从文化内容来看,二里头文化三期之前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因素主要为白陶、原始瓷、绿松石、玉器等与统治阶级的宗教、仪式、生活和艺术有关的奢侈物品,体现中原地区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文化精华的主动吸收:‘这种吸收并非是简单的混合,而是经王朝官工的提炼、加工,赋予王朝礼制的内涵以更高的文明成果,再辐射于四夷。虽然一些普通日用陶器也时而闪现,但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组合,要么很快消失,要么被改造吸收。例如三期的陶鬲,并非完全仿自其发源地的同类器形,而是按照本地的制陶工艺及审美观念,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造,充分体现出本地文化的强势地位。及至二里头文化四期,它所接受的外来文化因素主要是普通的日用陶器,不仅有一定的组合,而且其形制特征与来源地的高度一致,显示出外来文化的强势。从文化因素的传播方式看,三期之前的外来文化因素向二里头的传播属于‘浸润式”,当是和平交流的产物。四期时商文化和岳石文化因素同时出现于二里头遗址,其传播方式当属‘嵌入式”,很可能是大规模军事入侵和人员迁徙的结果。特别是他们出现时,它们又与典型的商文化陶器一起出现于二里头遗址,恰值本地文化的衰落之时,联系史籍所载夏商之际夷、夏、商三者的关系,其情形很可能是岳石文化人群追随商人伐夏的步伐来到了二里头。

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文化遗物的重要方面,蕴含着普通陶器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信息。对二里头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聚类分析表明,二、三期的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特征一致,而四期的则单独聚为一类。将二里头遗址各期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特征与郑州二里冈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作比较之后,又发现二里头四期大部分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与二里冈期的多有重合,且与河北、山东出土的一些战国时期的青铜钱币的铅同位素相似。有关学者据此认为,二里头四期青铜矿料来源较前期发生了改变。我们推测,二里头青铜器矿料来源在三、四期之间的突然改变,应该不是原矿产地资源枯竭的原因,而是夏商政权更迭这一政治事件造成的。三代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青铜器主要不是用作生产工具,而是作为礼器使用,是政治权利的工具。商代夏后,原属夏朝的“溥天之下”、“率土之滨”均为商朝所有,作为维护政权的重要工具青铜器当然也由新的统治者掌握了。商朝统治者或许是出于其政治目的,并未彻底剥夺夏人使用铜器的权利,但却严格控制着铸铜原料的供应,而这一点也与二里头四期铸铜作坊的持续使用相吻合。

偃师商城第一期早段遗存中还包含大量的二里头文化的器物,与二里头文化四期同类器物比较,一致中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属于被早商文化吸收的二里头文化因素。自第一期晚段往后,商文化面貌趋于成熟,至第二期早段,特征鲜明且系统性极强的早商文化已经定型,从而表现出随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到强大,表现出商文化在继承先商文化传统基础上,广泛吸收并整合、改造夏人及用边各族文化成里,由小到大、由弱变强、迅速发展的发展程。以上表明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不是同一文化共同体早晚相承的两个阶段,而应把它们看作两个不同的文化遗迹。后者既与郑州商城同属商文化系统,那么,将早于偃师商城并繁盛多年的二里头二、三期遗址推定为夏代晚期至夏末的都址,应是合乎历史与逻辑的结论。

这个结论也经过了碳14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为配合“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系列含碳标本采用常规法重新测定,给出二里头遗址第四期的年代范围是公元前1560年至前1521年,偃师商城第一期1段的年代范围是公元前1600年至前1560年,上述测定结果偃师商城之始建年代应最接近夏商王朝更替之年,二里头四期(至迟其晚段)是已进入商代早期的夏遗民文化遗存的观点虽不完全契合,但并无冲突。但是由于二里头遗址宫城比起偃师商城的宫城规模大一倍,而时代上又比后者早,特别是由于偃师商城的建立时期正是二里头衰落的时期,所以可以得出两者有取代的关系。特别是在偃师商城地区是属于夏人统治的中心区域,属于夏人旧地。所以偃师商城是营建于夏人旧地的早商都城,具有慑服夏人、统治夏人旧地的功能。

顺便说一句,夏商与商周在朝代上都有相当的重叠。换句话说,商是夏代列国之一,周是商代列国之一。再反过来说,继承夏祀的杞是商代与周代列国之一,继承商祀的宋是周代列国之一。夏商周三代的关系,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商代夏的情形与周代商一样,只是两族(国)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夏人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却并未灭亡。胜利了的商人并没有将夏人赶尽杀绝,而是按照古己有之的习俗,让夏人保留一部分权利。从全华北的形势来看,后者是三国之间的主要关系,而朝代的更替只代表三国之间势力强弱的浮沉而已。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遗址布局形制的考古发现所反映的社会形态变化研究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P98

从二里头遗址看华夏早期国家的特质:许宏,中原文物,2006年第三期P39

刘莉,陈星灿:城:夏商时期对自然资源的控制问题

中国考古学:夏商卷P217

夏商周历史与考古:程平山,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P114

中国文明腹地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伊洛河地区的聚落形态研究:陈星灿,刘莉,李润权,HenryT.Wright,Arlene Miller Rosen,考古学报2003年第2期,P165

朱君孝:二里头文化与夏商分界再探,中原文物,2006年第3期,P53,4,5,6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