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RPG设定中,tg们的属性和职业(烦转快乐玩家) -- 暗香疏影月黄昏

共:💬12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呵呵,响应召唤,来帖点段子

近来,有一些称周总理是武林高手的文章,看完的确让人称爽。但我们也应认识到,周总理之伟大在于其为国为民鞠躬尽萃的精神、人格魅力。至于会不会武功,意义不大。当然,周总理到底会不会武功,在第一手资料完全缺乏的情况下,一时还不易妄下定论。但岳南写的《陈寅恪与傅斯年》这本书反而从另一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少见的材料。现摘要如下,供大家参考。

岳南《陈寅恪与傅斯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第43至44页:

(1922年至1924年陈寅恪在柏林游学期间,恰逢周总理也在柏林。因大家均为中国人,都认识。)

抗战时期,就教于成都燕京大学的陈寅恪对他的研究生石泉说过一件留学时代的趣事:

有一天晚上,陈寅恪走进柏林一家华侨开的饭馆,无意中和周恩来与曹谷冰等几人相遇,打过招呼,同在一桌吃饭。由于政见不同,彼此争论起来。周恩来颇为雄辩,曹氏等人都说不过他,于恼羞成怒中放下面包,抡拳便打,顺便把陈寅恪也抡了几拳。周恩来自感力不能敌,与陈寅恪撒腿便跑,情急之中竟误入了老板娘的房间。多亏老板娘此时正在外面张罗客人饭菜,未闹出更大的乱子。周与陈二人急忙把门关上,并用肩膀拼命抵住,任凭外面如何叫阵捶打,就是置之不理,直到曹氏等人自感无趣退走后方才出来。为此,陈寅恪曾笑着对石泉说道:“没想到他们竟把我也当作了共产党,其实我那天什么也没有讲,只听他们辩论。”

此段轶闻,陈寅恪也只是当作一个笑话偶尔说起,未有炫耀之意。当国共两党在内战炮火中彻底翻盘,共产党坐了江山,周恩来官至一国总理时,任教于广州中山大学的陈寅恪再也没有提起这件陈年旧事。其理与他当年留日时与鲁迅同在宏文学院就读并有过密切交往,而后来不再提及一样,怕被别人误认自己“谬托知己”。但当“文革”爆发,陈寅恪落难岭南之际,周恩来总理曾经对广州中山大学串联进京的造反派们说过“陈寅恪教授还是善于古为今用的”等话,意在对陈给予保护。此点除了周“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外,“小而言之”,不能不说与在德国期间与陈寅恪交往有些关系——尽管在饭桌上陈氏什么也没有说。

注:曹谷冰(1895.9.26~1977.2.4),出生于高行南镇。就学于上海同济大学,民国12年(1923年)赴德国留学,在柏林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成后在天津《大公报》社工作,民国20年9月在报上发表《苏俄视察记》连载文章,后汇编成册,行销甚广。于民国8年10月开始从事新闻工作,投身新闻事业达五十余年,历任大公报驻北京、南京特派员,天津、上海、汉口、重庆各分馆的编辑主任或经理职,并任总管理处总经理职等。上海解放前夕,他不顾个人安危,断然拒绝国民党政府要他去港、台暂避一时的利诱,坚持留在上海,直至解放。解放后,曹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北京文史馆馆员。建国初期,曹曾两次上书国家主席毛泽东,就财政经济问题陈述意见,毛主席两次亲笔复信充分肯定其意见。80高龄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利用通晓德语之长,全文校译《共产党宣言》。1977年2月4日在上海病逝,终年82岁,遗体火化后,骨灰运送北京,安置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