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切片:活的中国 -- 白马飞马

共:💬2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整理】切片:活的中国

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扞牧圉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公子重耳结束流亡生涯,执掌晋国大政之后,面临着一个难题。 当初跟随他流亡的共患难者有居功之心,而当初选择留下的人有惧罪之情,如何化解隔阂,整合这两支政治力量呢。

重耳说: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扞牧圉,意思是说,没有留下的人,谁来维持政权,没有跟随我的人,谁来护卫车驾。( 牧圉本意是指牛马,因此可借称车驾。)

这句话给两支政治力量当时的选择进行了定位和肯定,为他们的整合打下了道义基础。

二千五百多年后的抗战时期,冯友兰先生引用了这句话,来为抗战时期学生参战与读书两种不同选择进行定位和肯定。

如果我们稍稍生发一下,也可以把这句话用在今天,以物质与精神的创造者,探索者为居者与行者。

在这个意义上,社稷的含义就不只是某一氏某一时的政权,而是绵绵不绝的中华文化,中华价值。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天下的今天,有多少中华价值被淘尽,被消解,有多少能屹立,能熠熠生辉,一切都在未定之数。

坚持,也许总是从了解开始。

所以有了这篇帖子。

点看全图

盖有十八师团关防大印的明信片后来成了远征军给来访客人最好的礼物之一,赵振宇上校早年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他给自己原来在北大,现在西南联大工作的老师们每人都寄送了一份这种礼物,表示师恩难忘,恐怕也不乏炫耀战功之意。

那年头要哪个教授有这样一个学生,大概感觉跟教出一个刘翔来差不多吧?

萨苏:【原创】御虎 –远征军战车部队转战缅甸纪实 四

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 --《诗经·小雅·棠棣》

五星红旗,青天白日,都是中国人的旗帜,过去曾共同挽救过国家于垂亡,未来,也期待能共同把海峡的隔阂填平。

即便带着青天白日旗去声援火炬的传递又如何?不过代表着不同的中国人共同的声音。我想XX是不愿意在外人面前强调同为中国人内部的不同。

只要都是中国人就好。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何为外侮?以中国为蛮夷者,以私利分裂国家者。其他的,家事也,我们中国人自己来慢慢解决吧

外链出处

(这里涉及的帖子本来出自西西河,可我好象怎么都读不到,只好引用一篇外面的帖子了。)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在重大的历史劫难之后,我完全赞同伟人们的

“度尽劫波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和

“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

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但同样不能忘怀另外一种情怀。

不用问了,我想我已经读懂,那种几十年之后依然势不两立的悲情。

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后,我找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下:“日本人”,然后在后面画了个大大的叉,递给那老头。

那老头肯定是看明白了,面色大变,抬起脸来看周围的人,所有的人都无言的看着他。老头儿哆哆嗦嗦的把纸条折叠了,夹起来,微微鞠了一躬,不说话就走了。

萨苏:【原创】吃北京之卖肉夹馍的大刀小妞儿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这话说得,与贝多芬对公爵的抗颜有一争。

但我们今天,还有更让人肃然起敬的:

王元,陈景润,钟家庆,龙瑞麟,杨乐,张广厚。。。

这些人在中关村的街上经常可以迎头碰到。当年,或者今天,只要他们的生命还在,他们就永远是那样一副从从容容的老百姓样子。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就是怎样能够在一袭破衣之下俨然王侯。

萨苏:【原创】镜里看花 – 萨苏笔下的真真假假 上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酽、梅,以烹鱼肉,箪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左传·昭公二十年》

和与同不一样,和,要的是不同的东西互相谐调。

就象挑剔的未来婆婆,聪明的未来媳妇和善良的邻居一起调出的大猪头,那叫个幸福和谐啊。

转眼间围了四五个人,一个个对着猪头评头品耳(没有足),七嘴八舌,倒把个眉花眼笑的媳妇放在一边没人理了,一个劲儿地在那儿问 – “大妈,那您说这么大的猪头放多少盐合适呢?”

谁叫咱老百姓喜欢凑热闹还热心肠呢?

晚上,一家人吃完香喷喷的大猪头,老太太把儿子叫过来,悄悄说,我那儿还有两个翡翠镯子,过两天给XX拿上吧。

萨苏:【原创】乡下媳妇和大猪头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庾信《枯树赋》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生命的特征之一在于拥有相对固定的周期,对个体来说,这就意味着生命是有限的。

人能够从自己身边的生命观照这一点,树的摇落,预示人的衰败,恒温之叹,无非如此。

然而生命在消逝之前,总还来得及留下新的生命,普通的生命,自然只能繁衍自己的后代,

而人这种特殊的生命,还拥有更多的方式,比如种树。在归有光的眼里,其妻的生命周期不就

延续上了枇杷树的周期吗,亭亭如盖,何尝不是佳人玉立的窈窕身姿?

其实也不一定要自己亲手手植,送人树苗,也是一样的。

有一天就来了个小伙子,说是侯先生的徒弟,侯先生让他给某的祖父送来一棵树。某的祖父看看,是一棵小树苗。还有一封信。大概的意思是:您院子里还有地儿吧,送您棵树吧,桃三杏四李五年,我的这棵是桃杏,您试着种种,看看是三年能结果呢?还是四年。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安慰的字儿。某小的时候对这个很不理解,长大了才明白,这树苗代表的含义。无论三年还是四年,它代表的意思都是一样。

那就是 -- 希望

萨苏:【岁月系列】胡同轶事兼忆侯宝林先生

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传》

雷电皆至与君子以折狱致刑的关系并不是很明显,但从火雷噬嗑的解说为: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从噬嗑之名来看,更像是强调血盆大口的威势。

而事实上,就折狱断案而言,在谜底揭晓之前,可以说真相隐藏在茫茫黑暗之中,

执法者的洞察力,要像雷电一般划破黑暗,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梁提说那个瘸子有疑点 – 他的修鞋摊上,有一个装鞋钉杂物的口杯,上边有红字,我悄悄看了一下,是上海某厂发给劳动模范的奖品。他一个广西鞋匠,哪儿来上海工厂的奖品呢?而且这口杯挺新的,谁会舍得用来装钉子呢?那没几天还不就毁了?我觉得这鞋匠可疑。

大家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立即出动,结果抓住人到家里一搜,立即搜出了大批的证物,这个案子一讯而服。

萨苏:【原创】京师四小名捕之梁尹斗狐狸 三。鞋匠

受光于隙,照一隅;受光于牖,照北壁;受光于户,照室中无遗物;--《淮南子-说山训》

就个人而言,哪怕你的经历再丰富,也总是有边际的,边际,就是墙。

墙那边风光如何,要想知道,就得凿壁借光。

一向崇尚道德标准的孔子,在说到择友标准时,在友直,友谅之后,也说友多闻,也就是为了借点光。

在这个意义上,说书人,小说家就是人世间的专业凿壁者。

史铁生写道:“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史铁生,在我的心中,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

萨苏:【原创】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

对于史铁生,需要多说两句,就他生命的大部分岁月来说,现实逼使他更多地成为了面壁者,然而,面壁

之后的破壁,对一个小说家来说,就不只是个体的解脱,而更是面向他人的传播。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

通宝推:契毖何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