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红楼梦》背后的世界 -- 普罗丁

共:💬230 🌺12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婚姻大事(下,亦名“婚姻与爱情”)

这里不得不提出一个问题:贾宝玉的这个直觉判断,或者王夫人的直觉判断,与“爱情”二字有关吗?

究竟在贾宝玉或当时一般人的心中,爱情是个什么东西?居于什么地位?

在这一章,曹雪芹特别借助贾宝玉所用心写成的两篇作品,来表达他(们)所期待或向往的爱情之本质。

第一篇作品,吟咏一个不知某朝的奇女子,叫做林四娘。她在丈夫(青州王)死在叛匪手中之后,愤然率领平时一起练武的姐妹(全都是这个青州王的妻子),一起杀向敌营,最初颇有斩获,杀死了对方几个头领,但后来力量不支,全部死在了叛匪的刀下。这个故事,引起了包括贾政在内的一帮男性文人官员的感叹,可见颇有代表性。贾宝玉吟道:

恒王得意數誰行,姽畫將軍林四娘,

號令秦姬驅趙女,秾桃豔李臨戰場。

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

勝負自然難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

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實可傷,\n魂依城郭家鄉近,馬踐胭脂骨髓香。

星馳時報入京師,誰家兒女不傷悲!

可见,贾宝玉或当时文人的爱情或婚姻观,有如下特点:

1)结婚和恋爱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同相处之后的情感和意趣的互通。

2)检验爱情的品质的关键,是任何一方是否愿意为另一方抛弃生命。尤其是女方是否愿意为男方抛弃生命。

3)双方情感中含有绝对非功利的成份。比如这里的林四娘,在杀向敌营的时候,理性的判断包括政治军事的考虑显然基本抛除了,纯粹是一腔的情感和热血在发挥作用。这种对于理性的拒斥,构成了当时社会爱情观的核心成份,和共鸣的基础。

不能不说,这仍然是一种比较初级的爱情观,缺少对爱情真义的探究,也带有应景的色彩。所以贾宝玉回家之后,立刻又进行了补充,试图阐发出他对于爱情的独特理解:

· “始知上帝垂旌,花宮待詔,生儕蘭蕙,死轄芙蓉。聽小婢之言,似涉無稽,以濁玉之思,則深爲有據。何也?昔葉法善攝魂以撰碑,李長吉被詔而爲記,事雖殊,其理則一也。故相物以配才,苟非其人,惡乃濫乎?”

在与林黛玉的恋爱过程中,贾宝玉已经逐渐领悟了莫测的神圣力量即上帝对于爱情的巨大意义,这方面前文已经说过。而这里的奇特之处在于,他明明感觉到丫环所描述的晴雯变成芙蓉花是荒诞的,可能根本是丫环为了安慰他而虚构出来的事,但他并不简单地视之为假!为何?因为上帝对于爱情的干预,不是常人能够以常理判断出来真假的。而且上苍对于不同的品格,也安排了不同类型的爱情,所谓“相物以配才”,那么对于他与晴雯这样一种超凡绝俗的相知与相近过程,安排这样一种独特的结局,难道不正是天意吗?难道不伟大吗?

“芙蓉花”不是重点。神奇的缘份才是重点。这种缘分感觉之领悟,深深地吸引了在旁偷听的林黛玉,以至于这位从来过目不忘的才女,竟然忘记了《芙蓉女兒誄》的全部内容,而只记得“紅綃帳裏,公子多情,黃土壟中,女兒薄命”这一句。这一刻,她与贾宝玉在爱情问题上的理解达到惊人的一致:有缘之爱,结局哪怕再凄惨,也并不凄惨!

可是贾宝玉忽然一改,改成了“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壟中,卿何薄命”,立刻就把林妹妹的心变成一团乱麻。难道,这是二人恋爱难成正果的预言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