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文化中的维摩诘 -- gb2312

共:💬1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中国文化中的维摩诘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这是李白所做《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湖州,今浙江湖州,唐时隶江南东道为上州,上州之佐职有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参预军事。

迦叶,即迦叶氏,西域天竺姓氏,唐贞观中有泾原大将试太常卿迦叶济,这位湖州司马不知道是不是他的亲戚。

看起来像是这位迦叶司马问了李白一些问题,比如你是左派还是右派,五毛还是五美分,可能涉及到佛道之间的一些问题。

李白就做了一首诗回答,后来很多人就把这首诗当作李白的个性签名了。

这个个性签名大意就是李白说自己前世是仙人(这一世是谪仙),后世会成佛,是金粟如来。

这不禁让我想起魏武帝的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本朝太祖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看来牛人都是勇于自我评表扬的哈。

这也说明了李白对于佛道两家并无门户之见,也引出了个问题,金粟如来是谁?

過去佛之名,指維摩居士之前身。古來即盛傳此說。或謂出自發迹經、思惟三昧經,而此二經均無漢譯本,亦不見載於經錄。淨名玄論卷二(大三八*八六六中):「復有人釋云:『淨名、文殊皆往古如來,現為菩薩。如首楞嚴云:文殊為龍種尊佛;發迹經云:淨名即金粟如來。』」隋吉藏維摩經義疏卷一(大三八*九一五上):「有人言:文殊師利本是龍種上尊佛,淨名即是金粟如來。相傳云:金粟如來出思惟三昧經,今未見本。」〔寂照堂谷響集卷一、祖庭事苑卷三〕

金粟如来就是维摩诘居士的前身,或者说维摩诘居士是金粟如来的化身。维摩诘居士的主要事迹见于《维摩诘经》。但是《维摩诘经》中说维摩诘是菩萨,并没有金粟如来的说法,传说出自《发迹经》,《思维三昧经》,但是又没有汉译本,梵文本也没人见过,所以,我觉得金粟如来的说法更可能是一种中国民间产生的传说,在唐朝这种说法已经很普遍,还相传维摩诘居士姓王,现在大家应该猜到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王维,为什么字摩诘了吧? 那也是维摩诘的粉丝啊。

王维晚年有诗(《偶然作六首》其六)

“老来懒赋诗,惟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生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名字本皆是,此心还不知。”

后两句:“我的名、字(名维,字摩诘)本都是取自维摩诘,我的心却好像并不知情,还不能舍弃写诗作画的余习(俗好)。”

看来到了晚年,王维觉得自己的修为还不太够,似乎不太对得起这个名字。

杜甫《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中有下面几句:

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渺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虎头是顾恺之的小名,虎头金粟影,就是说顾恺之画的维摩诘,曾经把杜甫震狠狠的震撼过,以致多年以后还念念不忘。

顾恺之画维摩诘,还有个典故:

东晋时候,南京建了一座寺庙,叫瓦棺寺。寺庙落成后,住持向当时的显贵富豪化捐,但没人捐钱超过十万。某天,顾恺之信步来到这所寺院,张口便称要捐献银钱百万。住持见他年纪轻轻,衣冠平常,以为他妄自夸口,就要把他轰出寺院。顾恺之却赖着不走,干脆就在寺庙里住了下来。他让僧人们准备一面墙壁,他躲在一间小屋里闭门潜心作画。一个月之后,墙壁上的画像完成了,僧人们一见,果然惟妙惟肖,只是画中的维摩诘有眼无珠。顾恺之叫住持放出话去:明天是点睛之日,他要那些来寺庙里看画的人,第一天施十万钱,第二天施五万,第三天随意。结果等到顾恺之为维摩像点睛的时候,一笔下去,佛像骤然流光溢彩,整个寺院熠熠生辉,众人围观无不称奇,施钱果然近百万。

顾恺之所画维摩诘有“清羸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画出了南朝士大夫的审美理想。从那以后,历史上的维摩诘像大多是仿顾恺之而作。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法师曾经瞻仰过维摩诘的故居:

伽蓝东北三里有窣堵波。是毘摩罗诘(唐言无垢称。旧曰净名。然净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维摩诘讹略也)故宅基趾。多有灵异。去此不远有一神舍。其状垒砖。传云积石。即无垢称长者现疾说法之处。

维摩诘也译作毘摩罗诘,净名,无垢称。“无垢称长者现疾说法”,即《维摩诘经》中的《文殊师利问疾品》讲述的内容。

据记载,《维摩诘经》在中国至少翻译了7次,其中以鸠摩罗什法师的译文最优美,流传也最广。玄奘法师的译文最严谨,也最忠实原著。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翻译组织方面,鸠摩罗什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译场规模非常庞大。《梁高僧传》卷二《鸠摩罗什传》说:“兴少(达)崇三宝,锐志讲集。什既至止,仍请入西明阁及逍遥园,译出众经。译《维摩诘经》时有义学沙门千二百人。”个人感觉,这里面说的义学沙门千二百人,除了译者,可能也包括了peer review 的人员。

玄奘法师归国后,唐太宗认为法师“堪公辅之寄” ,“每思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 当然,劝法师还俗不能说,“来吧,我给你升官发财当宰相” 什么的,那样也太没文化修养。唐太宗是这样说的 “意欲法师脱须菩提之染服,挂维摩诘之素衣;升铉路以陈谟,坐槐庭而论道。”依然用的是维摩诘的典故。

可见,维摩诘在中国大诗人,画家,高僧,明君心中都有一定地位,更是很多人的偶像。原因何在?

我想,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前的这个作品或许可以做个注脚: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著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梁启超先生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他说过,“我的乐观,却是从一般人的悲观上发生出来。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那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只要他生理上有必变必蜕的机能,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正是这种信念,激励着很多有识之士,以出世的胸襟。做入世的事业。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维摩诘所承载的最重要的内涵。

(补记:1926年初,梁启超先生尿毒症加剧,小便中时常带血,才去协和医院治疗。协和当时是中国最好的西医医院,却在梁启超身上进行了一次失败的手术。最初的检查中,医生发现其右肾有一黑点,诊断为瘤,遂以手术割除,但仍未好转。之后才发现,手术割掉的是健康的肾,这是导致梁启超早逝的最重要原因。不到3年,梁启超在协和医院病逝。

  手术失败后,舆论一片哗然,当时被称为“梁启超腰子事件”,反对西医的声音很大。梁启超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病与协和医院》,详述了自己手术的经过,公开为协和医院和西医辩护:“我还是继续吃协和的药,病虽然沒有清楚,但是比未受手术之前的确好了许多)

通宝推:益者三友,不远攸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