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教育探索】孩子“犯错误”怎么办?-- 写在前面的话 -- 夕曦

共:💬22 🌺11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教育探索】孩子“犯错误”怎么办?-1

我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我也是一位家长,有个已经10岁的女儿。夕曦:【原创】教育探索(三)—与教育相关的经历与研究方法

而今天讲座的话题,完全来自于一个偶然的经历。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送女儿去中文学校上课,在等待的时候与几位家长聊天,讨论到孩子教育的话题。听到我介绍对教育感兴趣时,其中一位家长直接了当地问我:“既然你对孩子教育很有研究,那么,能不能用一句话告诉我:孩子犯错误了该怎么办?”我当时一愣,以前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答案,与传统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不容易让人理解。从没有想到过如何向家长详细解释。我当时不加思索地回答:“如果你要让我用一句话来回答你,那就是:孩子没有错误!再多加一句话是:认为孩子有错误是家长的问题!”从家长们惊讶的反应中我能感到他们从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就向他们解释,我需要给他们介绍相关的知识,才能帮助他们了解并选中适当的处理方法。

今天我就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首先,我想先给大家看两个“孩子犯错误”的案例,都是从网络上摘录下来的。

案例1、5岁的女儿不喜欢喝水,妈妈就规定她每天喝水的定量,不喝完就不让看电视。孩子有一天没完成喝水的定量就哭闹着要看电视,妈妈要求她喝完了才看,结果喝完了还哭哭啼啼,妈妈觉得“真烦人。”于是就让她自己在房间里呆着,哭完了再出来。。。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逐步升级,孩子最终不能控制地大闹了起来,结果妈妈希望在网上寻找解决的办法。

案例2、大热天(35度以上),4岁孩子非要穿冬天的靴子,死活不肯脱下来,还要穿到学校去,也不怕人笑话。妈妈不知道孩子这是“犯啥病了这是?”

这两个案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许在座的各位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多家长看孩子,或多或少都觉得孩子有很多错误、很多的毛病。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呢?家长又该怎么办呢?我前面提到“孩子没有错误!”,“错误”产生于家长对孩子某种行为的心理认知。家长对孩子“错误”的处理常常会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而长期的、不引起家长注意的负面情绪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我今天就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1、情绪与大脑发育的规律

2、大人眼中孩子的“错误”是如何形成的?

3、如何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

第一部分,情绪与大脑发育的规律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脑神经学科领域对大脑发育的最新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大脑是极其复杂、神秘的,令人望而却步的。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可怕,只要花上一些时间,再加上些耐心,就会发现了解大脑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如果你还了解一些电脑的知识,就更容易了。人脑和电脑都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在功能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的地方在于都具有以开关为基础的网络结构,用来实现信息存储、运算、反馈这些信息处理功能。电脑的CPU各组成部分有大致相同电子结构,就是由大量的小电路组合成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络中小电路由电子开关控制开通或关闭。所有的信息存储和运算都是在这个电子网络中实现的。人的大脑也是一个网络,叫神经网络。由一种特殊分化的细胞组成,叫做神经元(neuron)。为保证信号的传递,神经元之间形成了特殊结构的连接装置,叫做突触(synapse)。突触是信息处理网络的开关,处于不同开关状态的突触组合,构成了信息存贮(记忆)的基本模式。神经元以突触为开关形成的神经通路,是大脑进行数学和逻辑运算的基础。夕曦:【原创】教育探索(五)—从电脑认识大脑(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智商是常用的衡量人脑的认知能力的指标。认知能力也就是大脑信息处理功能。从信息处理网络来看,突触连接的越好,神经通路处理信息的效率越高,大脑就越聪明。所以高智商对应于连接更好的神经网络。如果将我们对信息网络的认识应用到教育上,那么需要关心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发育一个连接得更好的神经网络。

不论是从规模还是从空间结构上看,大脑的网络结构远远比电脑的网络复杂。人脑的神经网络是不可能被预先设计出来。或者是说:人脑的神经网络是不可能在出生时就已经构建完成了的。现在已知人脑发育的绝大部分发生在出生以后,人脑认知功能最重要部分的发育也发生在出生以后。以前人们根据大脑重量的增长,估计大脑发育到十岁左右就完成了。现在依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发现大脑的发育过程要一直延续到18至25岁,差不多占据了人生最初四分之一左右的时间。

自然的长期进化,给大脑形成了一套精妙而独特的机制,用来构建神经网络。刚出生时,大脑所有的神经元细胞都已产生并迁移到适当的部位,但是神经元之间绝大部分的连接都尚未存在。据估计新生儿的突触数目不到成人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大脑神经网络能够处理的信息非常有限,仅仅能做出基本的神经反射。

孩子出生后,因为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各种神经连接就会快速地、随机地搭建起来。同时已生成突触也存在着凋亡、消失的过程。在幼儿发育的早期,新生成突触的速度大于凋亡的速度,在三岁左右达到高峰,远远超过成人所需要的连接数目。在神经网络形成过程中,连接网络的突触是随机产生的,但决定哪些突触需要保留、哪些突触又需要裁减的过程却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大脑获取的外界环境信号决定的。如下图所示,环境信号传入大脑,引起神经元兴奋传播到突触,被激活的突触释放神经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同时,被激活的突触两端可释放生长因子,维持突触的生存,保留了信息处理的神经通路。长期没有被激活的突触,因为缺乏生长因子的作用则逐渐萎缩、凋亡,这部分神经通路因缺少使用,得不到足够生长因子而逐渐萎缩、消失。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脑神经网络的发育一定要与周围环境发生密切的交互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环境信号不断地对随机生成的信息网络进行修剪、调整,最终保留最有效的神经通路。一个能够应对处理各种信息的神经网络,是由所处的复杂环境所塑造的。所以环境可以改变人脑的结构(神经网络)。人们一直在不知不觉中遵照这个原理、使用各种方法、有目的有针对地来给孩子提供各种环境信号,以构建更“聪明”的大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因此,教育也可以改变人的大脑。夕曦:【原创】教育探索(六)—大脑神经网络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教育,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学习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只要孩子睁着眼睛、大脑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那么孩子的大脑都在形成各种新的神经通路,孩子其实都是在进行学习。

因此,根据大脑的发育规律,我们就能对教育目的进行新的定义:要有目的地利用大脑的可塑性(环境改变大脑结构),在大脑完成发育时,塑造连接更好的神经网络结构,即形成一个开放的、能够面对、处理未知问题的神经网络结构。即要让孩子学会去处理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孩子能够面对未知的世界。

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情绪是如何直接影响大脑功能的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最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两个人一组,让孩子把一只胳膊平举,家长将孩子的胳膊向下压,并记住压下来所需要使用的力量大小。然后,让孩子再次平举胳膊,同时想象一个最高兴情景,这时候家长再用同样的力量往下压,就会发现孩子的抵抗力量很大,压不下去。第三次实验的时候,让孩子平举胳膊,同时想象一个非常难过的事情,这时候家长会发现很容易就能将胳膊压下去。

通过这几次实验,我们可以体会到,仅仅通过想象不同的情绪状态,就可以不知不觉地通过影响大脑的功能,立刻改变身体的状态。高兴的情绪可以使身体的能力增强,负面的情绪可以使身体降低。

目前人们已经了解大脑产生这个现象的机制,是由为于大脑中后部的一个核团决定的,叫做杏仁体(amygdala)。杏仁体是我们大脑里面很少的、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完全发育核团,与大脑其它所有的主要功能区域都有直接的神经通路联系。这个核团的功能主要是存储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记忆。一旦被激活,它就会抑制其它区域,使大脑的认知功能降低,同时使身体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可以这么理解,杏仁体之所以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完全发育,是生物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进化在大脑中建立的保护机制。一旦感知周围环境存在可能的威胁,杏仁体就会被激活,对大脑无关的功能进行抑制,尽可能使大脑对可能的威胁高度关注,同时使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根据威胁程度的大小,要么去争斗,要么去逃避。这种现象 叫做杏仁体劫持(amygdala hijack),是情商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由于杏仁体的存储负面情绪的记忆功能,除感知威胁以外,其它导致负面情绪产生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杏仁体劫持现象。比如在和别人吵架的时候,你能感觉到大脑认知和冷静思考的能力会显著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大脑逐渐产生并完善对杏仁体产生情绪强度的控制能力。我们已知控制杏仁体的功能区域在大脑前部的额叶,是大脑发育最后完成的。所以,在孩子生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情绪产生与情绪控制是不平衡的。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远远小于情绪发作的能力。这一点与成人不同。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同时,由于儿童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神经网络的突触数量远多过成人的突触数量,也就是说连接的比较乱;神经纤维之间缺乏绝缘保护,神经兴奋信号可以从一个通路中“泄漏”到另一个通路中,造成神经短路;另外,很多神经通路还没有经过选择、优化并固定。所以,过强的环境信号长时间刺激会很容易导致发育不完善的神经网络发生大面积短路,使信号在不应当出现的神经通路中传递,造成信息传递混乱;同时,神经元过度兴奋,大量消耗能量和神经递质而不能及时补充,可使用的神经通路数量减少,处理环境信号能力下降,造成这部分神经网络功能降低或短暂丧失。需要暂时关闭,休息恢复后才能重新启动。环境信号越强烈,持续时间越长,或神经网络发育程度越低,受到抑制的范围就越大。

在孩子情绪产生与情绪控制是不平衡的状态下,如果外界的环境不良信号导致孩子杏仁体激活产生负面的情绪。强烈的情绪反应对大脑来说常常就是过强的信号,可以导致大脑暂时丧失部分功能。可如果过强的环境信号多次出现,大脑需要反复进行自我抑制,那么这就演变成了我们已经熟悉的大脑的学习过程。反复自我抑制本身就变成了对大脑的一种环境信号,通过突触修饰,最终导致大脑出现结构性的改变,形成以抑制性神经元(突触)为主的通路来控制神经网络的兴奋程度,即抑制性神经通路。由于这种结构性变化以抑制性神经元(突触)为主,所控制的网络区域可以很容易地被外界环境信号诱导而降低兴奋程度、甚至封闭起来。被影响的神经网络,信息处理功能降低或丧失,对大脑的整体功能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由于孩子的大脑还处于发育期,抑制性神经通路的存在,可干扰大脑的正常发育,所形成的神经网络或多或少具有某种缺陷。所以负面的情绪会把孩子的大脑关闭起来,让孩子学习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打击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严重的还会进一步导致自闭症等精神心理疾病、精神心理亚健康状态和执行功能(即情商)的丧失,从而让孩子很难培养自信、独立和责任感。夕曦:教育探索(七)—学龄前教育的特点(4-1)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容易也最常导致孩子产生负面情绪的环境是与孩子最密切、接触时间最长的家庭,可以说父母、家庭是孩子情绪心理健康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危险因素。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大脑并不是象家长以为的那样,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由于自我保护机制的存在,大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处于开放、封闭、或半开放/半关闭等不同的状态,其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处于封闭状态下,不论父母如何努力,孩子基本上不能学习任何知识;处于半开放/半关闭状态时,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效率远比完全开放状态低下。孩子大脑处于封闭或半关闭状态时,如果过度地使用强制性的方法,特别是惩罚性措施,更容易引起强烈的负面情绪,导致孩子的大脑建立抑制性神经通路,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目前,国外的一些学校已经将大脑的最新认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逐步推广一种“情感教育”。在一天的学习开始之前,老师会询问孩子的情绪状态,即询问“你快乐吗?”如果孩子不快乐,那么老师就会设法让孩子快乐起来。在一些小学,孩子们还会在每天上课前进行一个类似瑜伽“冥想”的仪式,即让心态平静下来,这样可尽量排除前一晚家庭中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让大脑尽量处于开放的状态,以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情绪状态还具有传染性,不良的负面的情绪还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情绪。如案例1中小女孩不愿喝水、大吵大闹,孩子的情绪最终也影响了母亲的情绪,让母亲觉得孩子“很烦人”,是母亲控制能力降低,冲突的程度一步步升高。

版权声明:本稿件、作品版权归夕曦所有

通宝推:大眼,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