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英国的煤炭历史(读书笔记)(0)引子 -- PBS

共:💬174 🌺709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社会到来之前

货币并不是人民必须的选择,即使在30年前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农村里也常有用鸡蛋、粮票(城里有用香烟的)等其它非货币类的东西当一般等价物的。在这种情况下,纸币普遍的不受信任。(一是易损毁,二是无内在价值-其实印小面额的纸币的成本也是相当可观的,但这种成本付出是无法转做他用的;而小额铸币却能)

那时,金属货币对于经济的自由流转就帮助很大,而且通常都是银-铜两级货币体系。对于普通人的生活,金币的价值太高了。欧洲各国也都有铜币啊,法国的苏、西班牙的马拉维迪都是铜币。但是欧洲各国的铜币的流通程度,比之银币、金币明显为窄;其实我国也一样,不同地区认不同的钱,有的专用本朝的,有的反过来,只认旧币的居然也有(明代铸币甚少,本朝的币在很多地方极少见),这我都是在彭信威的书上看的。银子的接受程度就高多了,不过成色就很关键了

日本江户幕府铸的银币呢,(知道东京银座吧,原来那地方就是干铸币的)成色很低,八成不到一点儿,结果所有的外商都希望运走直接从矿山出来的灰吹银,因为那个成色高(超过九成),日本人就禁止,一定要输出也可以,先按日本的丁银结算,日本政府在收取改铸费的情况下可以“帮”你改铸成高成色的白银输出。郑芝龙的老大李旦在日记里写道:“在日本得到适于重铸的银块,但与其在平户回炉加工,不如直接运往暹罗更为有利”

日本人大力推行锁国政策的结果,后来商人筹措不到灰吹银,只好输出日本的丁银了,可后来日本人自己受不了了,白银不断流出,通货严重不足;日本人只好输出铜代替,可是中国的市场特大,铜输出一段时间也不足了,最后日本人禁止输出金属,只能输出海产,于是中日贸易自动萎缩了,最后下降到茂盛期的一般不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