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分歧呢还是共同点呢,有多大有多强呢? -- 惯看风月

共:💬2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载人民日报的两篇文章,家庭农场,我认为是胡总的思路

海外版专门提到了华西村

以下转载: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家庭农场”来说,其核心要素在于扎根家村、以农业作为主要的经营产业。至于“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种粮,一种是种菜。而无论哪一种,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与压力。

  先说种粮。在我国,种粮一直利润微薄。“家庭农场”若想通过种粮来赚钱,就不能种植普通水稻、小麦之类的农作物,而必须独辟蹊径,去种植利润较高的粮食,比如有机水稻。毕竟,有机水稻的利润通常是普通水稻的10倍。但要想种有机水稻,“家庭农场”就面临着环境、技术、种子等多方面的挑战,要想克服,殊为不易。

  再说种菜。就利润而言,种菜高于种粮,但种菜的风险也高于种粮,一旦大规模种植的蔬菜找不到销路,“家庭农场”就将血本无归。而丰收的蔬菜找不到销路的情况,多年来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在此境况下,“家庭农场”若想以种菜为主业,就需走“订单农业”的路子,先和超市或社区签订合同,然而再种植蔬菜。然而,与超市或社区签订合同,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多少“家庭农场”能够做到?

  总之,无论是种粮还是种菜,对“家庭农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想让“家庭农场”顺利地经营下去,就需要当地政府对“家庭农场”多加扶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及销售渠道上的帮助,让他们能够慢慢站稳脚跟打开市场。倘能如此,“家庭农场”就能成为农村的支柱,拉动农村本地经济的大力发展。

  除此之外,“家庭农场”还能给农村带来多种益处。一是解决农村的“空心化”问题。长期以来,因为农村自身经济的停滞不前,农村的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让农村日渐空心化。而随着“家庭农场”的良好发展,留在农村本地的青壮年将越来越多,“空心化”自然日渐化解。

  二是解决留守儿童的难题。农村之所以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根源就在于父母外出打工,一旦父母留在农村发展“家庭农场”,儿童就可以与父母朝夕相处,留守儿童也会越来越少。

  三是解决农村城镇化的难题。真正的城镇化,不是将农民赶进城市,成为所谓的“城里人”,而是将农村发展好了,变成真正的城镇,就像华西村那样。若是“家庭农场”发展良好,农村的经济条件不断改善,农村成为城镇只是个时间问题。

  由此可见,对广大的农村来说,发展“家庭农场”确实是一条可行之道。期待各地的政府部门能够对“家庭农场”大力扶持,让“家庭农场”在农村遍地开花,真正造福广大农民。

发展家庭农场需要积极态度,同时也要避免急于求成,防止在全国搞“一刀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这一概念,立即引起各方关注。

  发展家庭农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大略测算,让农户平均收入赶上城市水平,我国必须把农户数量减少到3000万户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农户的平均经营规模应在60亩以上,其中种粮户规模应更大一些,而水果、蔬菜生产的经营规模应更小一些。据局部调查显示,现阶段,种粮户的经营规模达到百亩以上时,土地利用率会提高10%以上,经济效益会提高25%以上。此外,农户经营规模提高以后,还会提高我国农业的资本装备水平,改善农产品追溯制度实施的条件,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

  发展家庭农场需要积极态度,同时也要避免急于求成,防止在全国搞“一刀切”。我国现有农户近2亿,最终会稳定在约1亿户。这就是说,通过城镇化,我国还要将约1亿户农村人口转移到各类大小城市。这需要一个过程。相应地,土地流转、集中与家庭农场的发育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地方城镇化速度快,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其家庭农场的发育速度也会快一些,其他地方则会慢一些。

  在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家庭农场的规模也不必要在短期内搞得过大。从技术潜力讲,我国平原地区的家庭农场耕作上万亩大田作物也不是什么难事。但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管理水平、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与配套服务体系等,我国平原地区耕作大田作物的家庭农场一般不宜超过300亩,蔬菜规模不宜超过30亩。如果规模过大,就会出现二次转包土地的情形。

  发展家庭农场,还需要多方面的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首先,要稳步推进城镇化,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真正安居乐业。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稳不住,就不会放弃农村土地。有的农户实际上已经在城市就业,但他们会把农业当作副业,马马虎虎耕作。这当然不利于土地流转,不利于家庭农场发育。为此,要改革包括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各项配套制度,为农业转移人口定居城市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次,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更好的条件。中央目前推进的土地承包长久不变政策、土地确权政策,都有利于土地流转,有利于家庭农场发育。笔者以为,今后还可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促进土地产权明晰化,逐步让家庭农场更多地耕种自己的土地,舍得给土地投入,提高农场经济效益。

  最后,要提高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专业分工水平。家庭农场发育会对土地整理、经营管理和技术吸纳提出新的挑战,政府不仅应有资金扶持,还需要在教育培训方面给予支持。可以试行“注册农户”制度,提高资金支持的“瞄准度”。政府还可以支持城市资本进入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领域,加大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增强家庭农场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