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主题:中国主战坦克的研制我怀疑有内幕 -- q42474112

共:💬20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文作者没有工程开发的基本常识,只知道“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独立思考和阴谋论不是一回事情,什么都扯到“内幕”,那是胡扯。这不谈了,就事论事吧。

中国生产59式、69式坦克有年头了,但当时中国的坦克开发能力基本没有,59是照图加工,69的改进很有限。79是给69安一门105线膛炮,再在火控系统上改进了一点,80也是换汤不换药。在中苏缓和前,苏联百万钢铁大军压境,中国陆军急需更先进的坦克。但是更先进的坦克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引进生产不现实,只有自己干。

部队需要先进装备,但更需要可靠的装备。为了一面尽快地将过渡型号装备部队,形成一定的战斗力,一面小步快跑,开发先进装备,平行(其实是交错)开发和装备几种型号是唯一现实的途径。只是开发需要时间,这个开发策略的结果只有到90年代以后才开始显现,而这时世界局势已经变了。

美国、德国只开一条坦克生产线不假,但是他们在此之前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储备,做足了功课,装备上也没有急切的更新需求,当然可以只在最先进型号上下功夫。而中国的情况不同,很多基本技术没有过关,只有在实践中过关,并交替应用到更新的设计上。想一步登天,结果只能是印度的“阿琼”坦克。

89是战术思想变化的结果,当年急需能够射穿苏联坦克前装甲的反坦克兵器,当时的坦克做不到,只有牺牲机动性,加强火炮威力。这和二战期间的“猎豹”、“菲迪南”、SU系列自行反坦克炮的思路是一样的。后来中国的坦克火力上去了,89的使命也到头了。这可以说是兵器发展中前瞻不足或者饥不择食的结果,但不是“不可告人的内幕”。

在技术迅速更新的时代,并行开发是很常见的。西方航空大国在40-60年代开发的战斗机的型号令人眼花缭乱,而80-00年代的新型号就屈指可数了。这里的道理是一样的。中国的战斗机开发现在也在这个阶段,所以新机型号迭出。从某种角度来看,很多相当于研究生的“大作业”,只有少数才是“论文”水平。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走过了就好了。

说到技术迅速更新,有些技术对于西方已经成熟了,但对于中国还不到这个地步。我们常常恨铁不成钢,“为什么我们中国现在还要靠xx国提供yy技术?”中国在过去二十多年里的进步是惊人的,但不要忘了,即使今天,中国也还是发展中国家。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