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连载31】第十一章第三四节货币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三、社会成产成本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前面只考虑了需求的变动规律: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优化。但是,总量为何能够增长?结构为何能够优化?

  这就是我们前面一章所分析的:利润驱动下的企业家不断发挥其企业家才能,采用新的技术组织生产,压缩生产成本,以同样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也就促进了总量的提高;同时生产出能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的产品——这样就促进了结构的优化。

  在微观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即可以推动需求曲线的变动,也可以推动生产成本曲线的变动。但是,在宏观经济条件下,企业家就只能推动生产成本曲线的变动,而不能推动需求边界的变动。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需求边界只跟货币数量有关。货币数量增加,需求边界外移;货币数量减少,需求边界内移。

  这就是说,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之间互相的竞争改变需求曲线,只能改变彼此之间的市场份额,但不能改变整个市场的容量。在货币数量不变,而且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A企业的产品卖的多一点,它的竞争对手B的产品就会卖的少一点。最后,所有的企业的销量加起来,总量是不变的。

  但是,整个社会上所有企业家提高

  生产技术、压缩成本的努力,却可以起到降低整个社会生产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生产能力的效果。所以,他们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

  这个全社会的总生产成本,其实就是社会上所有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总和 。现在,我们把这个全社会的生产成本曲线画出来,它是全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成本的一个叠加。跟企业的生产成本曲线一样,它也是一条斜向上的曲线。

  这条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就是这个社会的均衡产量。如图11-7所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 7结构化的经济发展分析框架

  在图11-7里面,需求边界DF和社会总的生产成本AC交点是C,这个点上,生产成本正好等于需求方的支付能力。如果生产的更多,生产成本就太高了,消费者不愿意花那么多钱来购买这些商品;如果生产的更少,生产成本呢就太低了,企业家就会继续扩大生产来增加他的利润。所以最后全社会的均衡产量就会是点C在横轴上对应的X1。

  这个产量同时也包含了经济体系内部的分配关系,它包含了企业家利润、劳动者工资和资本成本。当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细分,比如资本成本包括土地、能源等等。这个具体如何细分,则取决于我们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这个分析框架,我们称之为“结构化的经济发展分析框架”。因为它不仅包含了经济总量的增减问题,还包含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分配结构的信息。

  现在,我们把这个分析框架和图11-5反应的“恩格尔系数”的需求变动规律结合起来分析。我们还是假设整个社会的需求分为对食品和非食品的需求两大类。这个和图11-5的划分方法一样,为了让这个图看起来清楚,我们把图11-5当中的食品和非食品的两条需求曲线给去掉,大家只需要记住总需求边界DF上的每一个点,不仅代表总产量,还代表食品和非食品的产量结构就可以了。如图11-8所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 8生产成本变化与经济总量增长、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

  在图11-8中,刚开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也就是生产食品的生产成本很高,很多的土地和劳动力等经济资源投入进来只能生产很少食品,此时的社会生产成本曲线就是AC1.所以,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此时的实际产量只有Xa,而且所有的产品都是食品。

  在市场竞争和利润驱动下,企业家不断运用了更好的技术来组织生产,压缩自己的生产成本曲线,同样数量的土地和劳动力的投入,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食品,于是食品的生产成本就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曲线从AC1降低到了AC2。这样,生产成本和需求的交点变成了B,产量增加到了XB,而且结构也优化了,80%的产品是食品,还有20%用来生产非食品比如衣服、鞋子、皮包等普通消费品,消费者的选择更多,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企业家们又继续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来搞生产,生产成本继续降低,从AC2降低到了AC3,社会生产成本和需求边界的交点变成了点C,产量也增加到了XC,经济结构继续优化,非食品的产量比例增加到了40%,而且除了衣服、鞋子、皮包等普通消费品以外,还开始生产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提高了。

  我们的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以企业家为核心,通过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来推动社会总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生产成本曲线AC和需求边界DF的交点不断的向外移动,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结构优化。

四、与实际产出增加相适应的货币政策

  前面说的都是黄金货币,黄金货币的数量短期内很难改变,即使有所增加数量也很少。所以需求边界的上移下移不会太明显。但是到了信用货币时代——就是政府发行没有金银储备作为支持的货币,货币数量就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动。

  从宏观经济来说,企业家只能通过推动生产成本曲线,让均衡产量沿着需求边界移动,但是不能移动需求边界本身。而只有控制货币外生增长的政府和内生增长的金融系统,才能通过改变货币数量来需求边界——增加货币供应让需求边界向上移动,或者减少货币供应让它向下移动。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就可以大致用下图表示出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9 政府、企业家与银行在经济发展的几何分析框架中的角色

  在图11-9里面,那个弯着身子拉动社会生产成本曲线向外移动的身影,就是企业家。他为了企业家利润的最大化,要不断的降低自己的生产成本、扩大销量和改进产品结构。这样,就拉动着社会总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成本与需求边界的交点也就不断向外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劳动者的的权利受到了很好的保护,企业家只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剥削劳动者的方式来提高利润,则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也会跟着一块提高。

  另一边,政府和金融结构负责把需求边界不断的往上拉升,为经济活动提供足够的货币。因为企业家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也即降低社会生产成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如果货币数量不随之增加,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市场经济是要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数量不够,商品的流通速度就会受到阻碍,经济运行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政府货币当局要保证货币数量和经济体的实际产量的增加保持一致。

  这个过程我们用以下几个图来加以分解说明:

  我们先假定货币供应总量暂时没有变化,而首先是企业家则劳动了社会生产能力的提高(AC曲线向外移动)。这将会导致产量增加的同时,平均价格水平下降,也即会出现通货紧缩。如图11-10所示,当AC曲线外移到AC*之后,如果需求边界(DF)保持不变,则均衡点就会从C移动到C1,此时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水平P1下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10货币供应不变条件下生产能力提高的经济后果

  通货紧缩会给经济体系的运行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这是经济学理论的共识,不必再做详细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通货紧缩,中央银行就有必要通过加印货币、降低利率或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一系列手段来增加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这就会使有效需求边界向上移动,使得价格水平上升。由于存在反应时滞,如果央行等到已经出现通货紧缩之后再增加货币供应量,则如图11-11所示,有效需求边界从DF上移到DF*,由此带动价格水平上升,但同时也会增加均衡产量,此时均衡点从C1移动到C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11央行增加货币供应的短期经济后果

是,这种由于货币供应增加带来的真实产量的上升不能持久。因为价格信号会进一步从最终消费品市场传达到中间投入品市场,表现为资本投入品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则会推动生产成本的普遍增加,即生产成本曲线向上移动,这就会使均衡产量减少和价格水平上升。最终,如果新增的货币供应量正好能与社会总的生产能力的提高相符合,则均衡点会从C2移动到C3。C3所代表的价格水平与生产能力提高之前的均衡点C所对应的价格水平相同,而实际产量则与C1相同。整个变化过程如图11-12所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12增加货币供应的长期经济后果

  如果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能够及时的随着社会实际生产力的提高而提高,在把短期的反应时滞考虑在外之后,即可观察到这样情况,即社会整体价格水平基本保持不变,而实际产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逐步增加——这就是最好的货币政策。如图11-13所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1-13货币供应量与社会生产能力同步提高的经济后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