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给沉默的大多数-朱令案 -- 西行的风

共:💬592 🌺2716 🌵5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旁观朱令案

PS:这个贴不是为了与楼主争论而写的,只是个人非常有限的旁观做的一些猜测,楼主如果想回复,俺尊重你的选择,同时谢谢你开了这个贴子,让俺能借这个地方贴出自己的推测。

言归正传。

朱令这个名字一直是有记忆的。最早的时候和国人一样都是因为报纸的报道,说一个大学生向外国互联网求救,进行网络诊断,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但当时没有想过这是一个案子,只是以为这是一个救人的事迹。

十多年过去了,朱令案时不时的就在公众眼中出现,争论一番,然后沉迹,然后再出来再沉迹的车轱辘地转,直到今年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并由于有国人跑到美国白宫请愿而达到高潮。

朱令案的凶手到底是谁?现在基本上就是两种推测:

一、 孙维。这是贝志诚,也就是当年那位救人的大学生十几年来锲而不舍指证的人。

二、 贝志诚。由于这是一个未决悬案,按照常规来说就不可能只有一个嫌疑人。实际上被视为嫌疑人的,除了孙维之外,一直有人质疑贝志诚才是真凶,现在在微博上,则以方舟子为代表。

为什么要行凶?现在基本也是两种推测:

孙维是因为妒嫉朱令的才华,恨朱令抢了她民乐团的位置。而这个理由,实际上是贝志诚给出的。

贝志诚是因为爱朱令不得而成恨。情杀是美国报纸最早报道时分析的结果。

朱令案最后成为悬案,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发出声明,表示已经无法取证,深感遗憾。

在个人身上,孙维一直在为自己申冤,甚至为此不惜在天涯社区与指证她的人激辩。

而质疑贝志诚的人,也找不到确实证据,证明他当年确实是爱朱令,并因此成恨而痛下杀手。

那么,朱令案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既孙维,贝志诚都不是凶手,而是另有其人?当然是有可能的。在没有结案之前,就是应该多方考虑。

那么这个第三人是什么人,又为何对朱令痛下毒手?

原因自然还是要从常规原因推测起。一是妒嫉朱令,二是爱朱令。但是也可能还有第三种原因,而这个原因则是大多数人都忽视的。

这个原因就是无爱无恨,无差别故意杀人。

既然无爱无恨,怎么会杀人?无爱无恨当然也可以杀人,那些在高速公路上砸车导致他人死亡的人,对那些死者有什么恨意,就是贪玩,天性对生死凉薄。

在大学校园里,有没有这种人?几万人的大学里,估计还是有这类人的。

为什么找到朱令?没有为什么,顺手找到一个下手对象而已。

那么分析一下这个第三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凶手?

如果这个第三人是一个有罪案情结的凶手,或许就会很得意于自己的杰作,时不时的就要炫耀一下,让世人记得有这样一个案子,而凶手一直没有找到。但是有意思的是,这种凶手特征却正好符合贝志诚这十多年的表现。

如果这个第三人不是一个有罪案情结的凶手,会是一个什么人?也许是一个对科学相当执迷,执迷得不近人情的疯狂学生。

这个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永远只是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对自己的学科有着强烈的专注之外,对其他任何事都无动于衷,表现出冷漠凉薄的特质,但是在旁人看来他不是一座冰山,而只是一个很普通,没有任何特点,跟任何人都淡淡的相处,内向,沉静,泯然众人的人,丢在水里都不会冒个响。

这个人当对某样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关注之后,就会沉默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观察,去实验。所以当这个人对铊中毒这个现象非常感兴趣的时候,也要找到一个实验对象来完成自己内心的渴望。

这个人找到的就是朱令。

然后这个人远距离的观察着朱令,这个人不会对朱令表现出关心,朱令对此人来说,不过就是一个实验数据和现象,所以不要指望这个人会在朱令出现痛苦的时候现身帮忙。

那么这个人现在在何处?最大可能是已经出国,但一直从事着实验研究的工作。因为对于这种人来说,是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科学实验,而国内的基础研究很明显满足不了此人的渴望。

那么如果这个已经出国,又一直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人,很有可能早就忘记了朱令这个人,或者说此人当初就根本不知道朱令的名字,也许在此人的实验记录中,朱令被称之为‘实验对象XX年XX月XX日001号’。互联网上这十几年的风云变幻,早就与此人无关,此人也根本不会关注这些互联网上非常世俗的东西。互联网对于此人来说,就只是在实验需要时才会去的地方。

这或许才是朱令案之所以最难侦破的原因。

那么朱令案在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发表声明表示遗憾的情况下,还有没有机会结案?

万事都有可能,那么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案?

一, 凶手要死了,临终吐露真相。(机会比例或许是二百万分之二百吧。)

二, 朱令案上升到政治层面,成为打击或推翻现政权最有力的棋子,从而得以‘昭雪’。

三, 真的真的出现奇迹,警察重新找到了证据。

遇到第二种情况,考据派可能还是会说:可是还是没有证据啊。

这种时侯还需要旁人给出证据吗?这个时候新政权自然会给出‘证据’的啊。这种事2012年的谷开来案不是刚刚发生过吗?人都化成灰了,有关人等还是能找到证据,被害者可以吃氰化物,吃了吐,吐了吃,吃了再吐,吐了再吃,反复数次才死去呢,何况不过是铊中毒?

妥妥的‘证物’多得足以把新政权要推出来平民愤的‘凶手’砸死。

以上算是个人的推测。至于贝志诚,俺发过一个贴子就他为什么要‘死死揪住孙维不放’这一点提出过另外一种解释。在这里集中再说一下吧。

其实从已知的消息当中可以看出,贝志诚从一开始并没有指证孙维,也没有一口咬定孙维是凶手,两人交恶于孙维说的翻译邮件的事与贝志诚的阐述有矛盾之处,因此导致贝志诚忿怒,或许贝志诚以为孙维想栽赃自己是凶手,所以这十几年来都紧抓着孙维不放。

如果孙维不是凶手,贝志诚也不是凶手,为何后者要紧揪着前者不放?

按现在网上有人使劲把这个案子往政治阴谋上靠的劲头,也完全可以用政治阴谋解释贝志诚的行为。

贝志诚利用了朱令案打击孙维。

从政治阴谋论来讲,可以调查一下当时孙维家的亲戚,尤其是有政治前途的亲戚有谁因此案遭了祸,而贝志诚那边的阵营当中,则有人因此得了前程。

从世俗方面来讲,一开始美国方面认为是情杀,若从这方面推测,也可以推测贝志诚与孙维之间有‘情’的关联,但不是情缘,而是情劫。

孙维的情劫。

以下的解释推测仅算是臆想,绝对比不上贝志诚后来十几年如一日的,铁口铜牙指证孙维是凶手那样‘不臆想’。旁观者甚至可以把这个推测看成是只有小说中才会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中绝无可能。

贝志诚疯狂的迷恋孙维,但孙维坚定的唾弃他。而以贝志诚这十几年来锲而不舍的性格特质来看,他也是个对某一类事物非常执着的人。怎么越写越有些???

或许有人会问俺这个猜测当中,孙维为何不解释这种情况?有疑问的男人可以回去问问自己身边的女人,女人们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当你的女友或你自己遇到这样的景况,遇到这样一个十几年来一直攻击自己,一直指责自己是凶手,要将自己置之死地的人,你会不会站出来说‘这个男子暗恋我,所以害我’这样明显只会令自己被人嘲笑,显得自己很无脑的话?

就算孙维真的是最大最大的嫌犯,但是从一般情况来说,如果案件没有找到确定的真凶,按常理就应该扩大怀疑的对象,扩大搜查的范围,而不能一直执着于那一点。

但是贝志诚十几年如一日的把目标盯在孙维身上,光从这一点看,就已经误入歧途,与其说他是想找出朱令案的真凶,不如说他非常偏执的只是在针对孙维。

关于朱令案里面的政治阴谋论,很多人说孙维家有民主党高层的背景,所以孙家有能力压下来。

那么朱令家可以找到当时的副总理黄华又如何解释?

贝志诚被微博爆出家里有人做到司法部副部和农业部副部,又是真是假?

对于那些总是相信政治阴谋论,以为大人物一定会一手遮天的人们,你们真的相信那帮高高在上的,手握重权的官僚们,会为了与自己不相干的外人的生命或者名誉,舍己为人,不顾自己的前途,一定要极尽所能遮掩这个案子的真相,或者穷追猛打追究这个案子的真相?

这些官僚是上帝,是圣人,是雷锋?他们当真就不怕踩陷到泥潭里,被政治对手趁机抓住把柄,打得满地找牙,再也爬不起来?

那些人顶多只会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的过问一下罢了。

回到罪案的本原,是不是所有的罪案都可以被侦破?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所有的罪案都可以被侦破,那么警察就会变成比上帝更上帝的群体。

全世界的罪案侦破率都不到50%,我国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高,有四成左右可以被侦破,另外还有八类特定型罪案的侦破率可以达到八成左右。

朱令案就是一起刑事罪案,让这个案子回归本原吧。

通宝推:三笑,奔波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