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吴语文化的价值 -- 断坠儿

共:💬198 🌺674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作为一个娶了浙江老婆的北方人说两句

我觉得吴语没啥竞争力了,以后估计就是被淘汰为拉丁语一样的死语言了,或许还不如。

我老婆有时候教我两句家乡话,读音那个怪啊,有些音我能猜出来是那些字,其中有些是古汉语的用法,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是还有很多“特色”的发音,我说你写给我看,是那几个字,她说没有字---吴语的读音已经和汉字脱节了,成了有语言没文字的语种,即使有些读音有字对应,那些字也被普通话占用了。

河里那篇著名的“为什么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说的很清楚,北方话的音素少,那是淘汰了一些不容易分辨的读音,因为人的口耳鼻舌有生理上的极限。对应到生活中,吴语只能几个人窃窃私语,如果大声地喊出来,给很多人听,给远距离的人听,再加上环境噪音,会出问题的。我老婆也承认这一点---我问她,如果她爸爸需要远远的向她喊这些话,你能听得清吗,她想了想说“我们从来不喊”,难道这是江浙人温文尔雅的原因之一吗,或许也是江南人不善战的原因之一?蒋介石集团可是江浙财团支持的,定都南京,后来还不是要用“国语”,“国语”基本和普通话差不多了。

至于吴语的文化优势,不可否认,确实有,但不多。唐宋名篇,用普通话朗诵,照样朗朗上口。读音只是文学美的一个方面,流传不衰的不是读音,而是文字,文字的意境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没有读音多少事儿。有些东西不能流传下去,不必太介怀,自古以来,失传的东西多了,有些很可惜,更多的是必然性:东西不够好,或者性价比不高,传抄的就少,慢慢的就自然失传了。现在有了技术条件,有些东西留给几个专家学者就好了,何苦大家都要看吴语电视剧。

大规模的使用几种不同的方言,对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或许没有明显的坏处,但是绝没有任何好处。文字相同,而语言不通的成本不容易体现而已。国家保留闽南话和粤语,那是有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早年出国的海外华人问题的需要而已,随着大陆经济的繁荣,以及中国的崛起,这两种方言的寿命也不会太久了。

我本人不讨厌粤语,不讨厌四川话,还有些喜欢和欣赏,但是有些厌恶吴语和闽南话。我在上海呆过五年,娶了老婆三年,依然是吴语文盲,她和她父母的对话,对我来说就是密语。好处是,在上海的时候,我莫名其妙的被人用上海话骂了,自己还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我老婆已经帮我骂回去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