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太祖的神化和非神反证法-更新 -- smallox

共:💬589 🌺7729 🌵30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续1--葡萄关于世家、家族的由来的一点文字

缘起: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68622-1.shtml

那些神奇的黑历史···(转载)

楼主:愿民主忽悠着你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3-05-21 06:54:56

  自抗美援朝时,某民主党派大佬偷偷给美军送情报,并且私下草拟朝战结束后新政府名单。兔子就该很清楚,民主党派靠不住了.···咳咳!!

-------------------

楼主:愿民主忽悠着你 来自:手机版 时间:2013-05-21 08:32:17

  关于世家和家族,从古到今虽然武则天杀了一批,黄巢灭了一大批,宋代以后的科举限制了一大批···但是呢··没用的·

  三国的时候诸葛亮三兄弟一人去一家,唐初天下官员百分之七十以上出自于世家,宋代以后虽然科举,但是能供人读书的绝对没有平凡人家,范仲淹家里穷,但是他母亲教他认字,女性能识字那可不是一般的家族能出来的,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具体的就不说了,人家家族权势现在还在呢,浙江的某家,历宋元明清而不衰,代代都出官··

  建国前大家都会想起47年以后从东北一路起义到西南,大家高呼天下无人不通共,实际上不过是那些家族两家下注罢了,楼主去过某地,当地家里俩孩子都是一个去KMT一个去TG的。

  文革的时候清洗有海外关系的,没事,家族里面的年轻人会出来对家里的老人举报,殴打,划清界限,漂白成忠诚的战士·文革完了清算吧人家还有一个儿子陪着老爹一起受苦呢!·

  楼主现在去下面的县城,富商豪富之家多是以前的大族大姓。

  千年世家大族,不灭不衰,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

网友:葡萄,看这个(第二段内容,有关世家的),呵呵,跟你说的完全一样。

网友:陕西高调重建张灵普墓你们怎么看

===================以下是正文======================

葡萄:

那也是我一直的困惑。

要说家族历史就和这些有千丝万缕联系,近代史那些名人基本不是有亲戚关系就是师生关系,或者就是利益纠葛,毕竟就那么几十万人,直到今天这些人还组成了难以估量的人际关系网络。我就说一个比较奇特的,利家。这家人出过一个拿督,大革命失败邓公落难香港那会利家的子弟一个向国民党通风报信,一个和嘉道理夫妇一起的出钱出力护送一大批中共后来的高级干部出境香港,这里有邓公、有陆定一、有陈云,加拿大现在额拿督就是利家的人。他们甚至在日占时期都能分一杯羹。

(网友评:哎哎 厉害啊,与他们相比 皇帝瞬间弱爆了。皇帝世家顶多百多年光阴,他们可以延续千年啊。。)

还有比较传奇的是袁世凯后人了,袁家后人基本不从政。袁世凯之后,但是多经商与求学。90年代我看到中共编撰的袁家后人的目录,数百人,遍及五湖四海。我注意他们还是他们一个分支,在巴西,中共最困难的时候给中共出过力。

(网友:这么说 计划生育是一个隐性的政策?)

同样子孙多的,还有荣家、钱家。我一个朋友里还真有千年世家,这个世家有个习惯,不做省以上官员。但是对府县这一层的官员,几乎是代代出。

(网友:我突然间对古代皇帝族灭的血腥又有点新认识了。这些家族高明啊。)

你不能用源自西方的现代组织模型套用他们。

(网友:从我的角度说,你发现的问题其实并非什么意外,而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我看,这是一种很合理的必然结果,什么叫世家?你如何理解的)

这不是我发现,是从小就生长的环境。这还要理解?过去什么标准就是什么标准。簪缨呗。

(网友:不知主席对这个问题如何认识的 葡萄兄,我很想知道)

主席不杀人,改造。

(网友:对。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改造的来么?这三十多年不是全回潮了么?)

如果是刘少奇主持,不可避免杀人。

(网友:是不是不做省官,就是避免在政治上战队?不争龙位,很高名的)

不是的,中国古代异地为官。但是如果不是高官就不会离开家乡太远,几个家族相互照顾,总可以照顾到自己的利益。

其实科举制度还是相当进步的。我细说吧,前面说世家,我说簪缨,这个其实就是世家这个词的出典。簪缨世家,什么意思?就是一种容易(荣誉?),只有做到宰辅这个级别的官员,处于朝廷恩遇,不仅国家庆典上可以簪花夸耀,平时在乡里也享有各种特权。这个习俗起于宋代,为什么我说科举在当时是合理的,这里就要说世家两面话题。

现在很多人把世家等同书香门第,其实这里忽略了一个中国千年出传统的门阀。门阀最早形成也有时代俱进步因素,我多说几句希望你们不要觉得啰嗦。这还要从秦汉时期说起,秦朝之前,中国上层社会两元结构,君主与贵族二元体制。我再说具体点你们就很容易理解,当时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有千乘万乘。乘就是兵车,能装备兵车的是出仕君主贵族的士,这些千乘万乘并不全是君主直属,而是君主出最多一部分【所以是君主】。然后贵族出自己直辖的部分,当然当贵族兵力强过君主基本就是下克上,要么就是三家分晋,要么就是田氏代齐。

(网友:秦制是战国中提前进化了的吧,插个嘴。这么看,日本社会一直都没脱离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两元结构。欧洲也不过是在一战二战前后脱离了这种结构。?制--周制--秦制--隋制--宋制--主席奠定的人民共和制。。。这么看脉络清晰不,葡萄?)

这个我不说那么大。我就是从一开始世家话题为主线,不然没完没了了。

(网友:这么看春秋时代跟西方的贵族制度蛮相似的。)

所以当秦国大一统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制衡贵族,这里就要涉及一个很关键的话题,君主为什么要依靠贵族、士族以及之后的门阀以及世家。这里涉及一个识字率与文化普及的话题,简单点说,国家施政需要依靠法律,君主下达各种指令需要起码的文字知识。

(网友:葡萄在河里的很多文章里有过铺垫,就文字、文化、识字率和解释权等问题)

春秋战国时代主要是君主与贵族共治,那么不仅军队分配有一定比例,战国时期百姓识字率很低很低。对应朝堂,官员职务是有配比的。好了,明白这个就可以解释后面汉朝的制度了。汉朝对后世有几个比较大的制度影响,其中最大的无过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这里不能不说汉武帝一个制度创新,这个创新后来多为后世君主借鉴。这创新本质就是利用懂得文化的小官吏制衡朝廷中能与君主分权的贵族或者其他势力。恩 解释权后面会说。

说到解释权差不多就要说到中国门阀势力第一家族,伏完。两汉俗称伏不倒,他的权威怎么来的?伏完是秦朝博士,到焚书坑儒之后以及楚汉争霸时代,熟悉用秦朝篆书甚至秦朝之前六国文字书写的各种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的人到汉朝权力稳定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到吕后求书于国内各地的时候伏完都快八十了,那差不多是当时唯一懂得的古代典籍中各种文字的前秦博士。于是他对古文经典的注释尤其是解释,基本在汉朝形成了天然垄断。这里就涉及独尊儒术之后,以德立国的儒家时代,有一个惯例---春秋入狱,意思就是用春秋等儒家经典解释律法甚至决定司法判决的具体内容。所以前面谁问的解释权,不仅包括了对国家治理的方针政策的解释权,也包含了在具体各种国家法令指导下的各种社会生产生活规范的控制权。前面提到汉武帝开创的用懂文化的小官吏的制度,这个就是中书台的由来,当时为了便于文书批阅,汉武帝在外朝和内廷交界的宫门设立临时办公场地,一般文书由懂文化熟悉法律的小官吏批阅,并选择重要的呈送皇帝。久而久之这批被皇帝看做亲信的官员形成了与他们职务极不相称的权威与权力。

(看到了明朝司礼监的前身了)

恩,我说的就是在后来形成隋唐三省六部制度的中书门下两省的由来,甚至到清朝的军机处也多有借鉴。这个是题外话了。

说到门阀的崛起,梳理上面的脉络,就是在秦朝之后中国确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体之后,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皇帝能对自己疆域的有效控制依赖于各级官僚,而这些官僚因为当时各种历史因素,并不全部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汉朝皇帝就多从懂得文化知识的博士选择官员甚至给予这些出身相对低的文化人极大的权力制衡朝廷中其他势力。因为这些文化人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多以儒生为主,所以,这个儒生官僚集团依托君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实际的对各级官员的分配权力。到东汉之后,有了今文古文之争,在此之上形成了,各派儒生对儒家经典的不同理解与见解。鉴于当时书本之余普通人的昂贵,以及文化知识普及有限,这个对于儒家经典的注释在两汉君主的偏好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儒家学派豪门。熟悉三国的当然熟悉四世三公的袁家,袁家就是治尚书起家的。

今文古文之争也是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之争,有兴趣的可以百度这里限于篇幅不多说了。

到两汉之后,因为累世出仕的家族组建积淀为门阀,他们实际替代了贵族在南北朝时代承担了春秋战国时代由贵族承担的出钱出兵出粮食的义务。由于他们的势力强大,到唐朝初年的永徽律之后,国家或者皇权开始了一个皇帝不下乡的时代,到唐高宗时代【永徽律就是唐高祖李治颁布的法律在中国封建时代有里程碑意义有兴趣的可以百度】。高宗放纵武后以屠杀的方式抑制门阀贵族或者门阀世家,武后盛年时代,重用寒门出身的北门学士执掌国家,但是到武后称帝不到十年,门阀世家利用他们对儒家学说的解释权以及基于此之上的官员推荐权,逐步夺回了对官员任命的控制权。其实继承隋朝大兴科举的唐朝,世家门阀与科举出身的寒门子弟待遇是什么区别,如果寒门子弟没有被门阀士族或者皇族贵族赏识,考取科举之后基本终身停留在七品这个官阶。而世家门阀子弟,在中晚唐时期有个特权,看评书的人多听过评书里有执戟郎中这个官职,这个官职是仪仗是门面,多为良家子出任。而我说的特权就是,当时很多贵族大官亲王去世,必须由世家门阀子弟做开路郎中,就是殡仪馆的掌旗郎中,做完这个差事可以因公出仕,出仕就是从六品。晚唐名将韦皋就是这样走捷径出仕的,推荐他出任掌旗殡仪的是公主,这让他在三千多人总脱颖而出。史书记载,这样的常年等候这样机会的良家子五六千之多。

也许你们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要知道直到清末中国县以上各级官员职位不超过六千个。这批不用开始(考试?),当殡仪馆站岗的,就能出任县以上官员的良家子超过五千候补,普通寒门子弟哪里有多余职务给你。所以唐朝考试通过后资格出任县以上官员的各种人员,就多了一个名词--员外郎,简称员外。这里补充下,我说这里的寒门子弟不是说现在求职大学生的概念,实际是现在说的士绅的概念,就是地方上有资产又有土地。

大清的候补官员可是蛮多的,康雍乾各有不同,就是地方上的小地主。为什么我说宋朝科举有进步意义,因为当时所谓簪缨世家,哪怕是家里有宰相出身,考不中科举,三代也败落了。这里可以举例的就是晏殊、晏几道父子。这里也有皇权为了制衡军功集团与贵族与国戚集团的考虑,从官制的考虑是比前代进步,不过,久而久之,这些通过科举获得权力的世家逐步形成垄断中国基层的利益共同体,就是现在很多文人吹捧的乡绅。因为很少有代代获得科举考试的家族,所以同窗同年相互扶持的为多数。到明清时期,这些考取功名的举子不仅有特殊的身份地位,更重要的是享有免于缴纳各种税负的特权,所以社会基层就形成了依附于士绅阶级的庞大势力,这种传承一直到本朝立国才本彻底打断。

(网友:代代出进士的家族明朝还是有的,已经是一等一的世家了。所以太祖被各种骂。是啊,断了多少人财路。所以清取代明,只要安抚好了这些阶层就可以了)

从清末到今天这里士绅阶级与本朝恩怨,见前帖。

恩,太祖以及土鳖组织不遗余力的普及识字率,这让即使是最普通的农民也有能力看懂国家法律条例,并有自己解释的权力。这本质上瓦解了士绅阶级对基层的控制,加上土共不断推进的工业化社会。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从本质上直接打击乃至瓦解了,自两宋以来形成的中国基层社会稳定结构。对于这种本质马克思以及各种资本主义社会学观点都有阐述,简要的说就是基于封建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社会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及其社会生产关系有不可调和矛盾。所以今天士绅阶级不仅要否定的本朝的正统性与合法地位,更重要的是要直接在意识形态上对抗资本主义这个至今称霸世界的主流意识形态。

(网友:计划生育在某种程度上,断绝了以血缘为纽带的世家的出现,没法解决继承问题,那还是最多只能延缓。那种一个大家族联姻后几乎姻亲遍布朝堂的局面,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现在比明清好的多,明清皇帝不下乡,在基础组织执行的是宗族法,就是族长说了算。你不服气直接浸猪笼,在明清是合法的。我前面说的很明白,即使国朝立根的社会主义制衡不了士绅反扑,资本主义可以。

(网友:就算不是现在的组织也轮不到他们了,p民不是投奔基督就是投奔安拉,安拉的子民反过来灭掉这班土绅)

你别开玩笑了,基督教与绿胶都被资本主义解构的万物体肤(体无完肤?),比本朝社会主义好不到哪里,指望哪些。纯粹吃饱了撑的。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768622-1.shtml

其实宗族社会士绅族长的权力这帖子里有一些介绍,比如说文革冲击孔家的群众为什么多姓孔。

未完待续

通宝推:吃土的蚯蚓,盲人摸象,东方红脖子,西电鲁丁,方解石,丹乔木,鹦鹉螺,拈花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