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寒门无贵子》有感 -- txq2013

共:💬196 🌺915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这三点我都认同

接着您这几点再补充一点吧:

4.读书,准确说是上学,会给你一个“环境”。上不上学,上好大学还是差大学,这个“环境”会有很大的区分度。接触到的人大大的不一样,能获取的信息和资源无论质量、速度、还是广度上也都是天壤之别。这个“环境”对人进一步的成长作用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举个简单例子吧,在北京有高校图书系统的联盟,可以免费借到几十所大学图书馆还有国图等公共图书馆的各种书籍,快递上门,便利至极。学校还会花钱给你买无比丰富的数据库,无论是数理化文史哲金融经管各行各业从国际顶级期刊出版物到新东方的网络课程这种小菜无所不有。这还是能看得见的资源。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而且上清北、仅仅是在清北这样的地方呆几年,结识这帮人的收获,在我看来,就不比学个专业拿个文凭这个收获小。可以用上西西河还是新浪微博还是猫扑泡泡还是百度帝吧来类比哈。

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还有个新闻,有一位保安哥哥考研考上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法律专业。他在我们学校做了几年保安,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旁听、自学,本来报的我们学校,好像差了7分。去上海也不错啦。之前还有一位保安哥哥考上了我们学校的金融专业好像是。在北大,这样的保安就更多啦。精神可嘉!

所以,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点是我从农村到县城到省城又到帝都,一步步体会到的。接触了各种环境的各种人,真是能让人视野开阔、胸怀更广。这也算一种旅行吧,感觉不比“辞职去西藏,骑行三一八”差。

------------------------------------------------------------------------------------------------

不过老兄之前的回帖可以有不少臆测之处哦。楼主反映的这类问题也不少见啦。读书没错,但不是死读书(此处读书的意思是上学)。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层层往上读一直读到“顶”的。劳人、公管这类专业博士很少;而物理化学文学历史这样的专业,是有博士,博士完了还有博士后点,但你一个研究性专业的学生读到很高之后毕业了基本上就做研究了。可是这个社会上需要从事研究的人比例太小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搞研究。不是说不能转,而是这个时候转的代价大得多(你少了很多年从事其他实业的经历、实践经验、人脉等等),而他们之前之所以读到顶,很多又是因为或是自己“拖延症”,或是家人所逼,这时候就更难转了。当然也有逼不得已,痛下决心转行的,有魄力,但那是少数。比较典型的比如张千帆这样的,但人家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名牌大学毕业还是CUSPEA出去,这种大牛毕竟是少数。

然而很多长辈是不懂这个的。即便是那些实践型强的专业,金融比如,博士也很少,念到博士从事研究的概率大一些了,其实“念”的话,到硕士就行了,以后个人的发展还看个人的努力不是看你这个博士学位。那学术型强的呢?比如我回家,亲戚就会说,现在文凭多重要啊,你一定要念博士,还得念博士后(他们甚至不知道博士后不是“学历”了,是工作经历),博士后上面还有吗?我说没了。那你就念到博士后,念到头。呵呵,我一女孩子家读完博士都27了,呵呵。不是说不行,而是,当然这是未来的事情了,我还不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做研究、一辈子走这条路。但如果有一天我兴趣尽失,我一定会果断转行,就像那位师兄一样。拖延症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很多长辈不懂这些,就会逼孩子,而孩子又拗不过。而孩子拗不过,在父母逼迫之下念完书后找的工作不理想、收入不高,父母又不理解。更甚者有父母以为孩子在外吃喝嫖赌不跟家里说的(当然这属于没沟通好的情况了,但并不是个例)。比如,我舍友的高中学长,北大博士毕业了,留在北京8千来块钱工资(不错了),每次一回家就各种亲戚来找,说是来看看晚辈,其实呢?有托他在北京买房的,有托他上北京给找工作的,有时他不在家都回去找他父母,唉…听说他自己买不上房,都不信,背后说什么“小时候怎么把你拉大的,现在倒好翻脸不认人,你堂堂北大毕业的,还是博士,都博士啦多厉害!那不是到处吃香喝辣,还没房?”之类的风凉话,搞得他父母也觉得他不孝顺,他那个心烦啊!我一高中同学现在在清华基科班,他当年保送后,从老家回来给我们说,他们那儿的人认为北大清华毕业应该当市长。这样的例子在大城市也许少一些(清华这个很夸张的应该很少,前一个那样的还是有的),然而在县城及农村是很多的,真的很多,并不是个例。

还好我父母不逼我哈,我给他们讲过这些他们就明白多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