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薄案没有审到的 -- 益者三友

共:💬426 🌺2397 🌵18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的这几个观点缺乏证据且有误导嫌疑

我不知道你的农村机械化水平倒退的数据是哪里来的。不过查我国1977年起的农机产值,是逐年递增的。按现价,1977年约为57亿元,1978年约为59亿元,1986年大约127亿元,1996年约616亿元。按产量,我国1977年年产拖拉机631台,1978年481台,1986年225台,1987年1092台,1996年8874台;手扶拖拉机:1977年,1693台;1978年,358台;1986年,4566台;1996年,48876台。工业化是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从上列数据看,你所说的改开期间农业机械化程度下降根本缺乏事实支撑。从我对家乡的了解来看,从80年代中到本世纪,农业生产中机械的使用比例是逐步提高的,至今我老家90%以上的农业劳动已经可以用机械完成了,这种变化就是拜中国工业化程度提高所赐。现在,如果很多农村地区能实现小地块集中,那么100%的农业机械化很快就可以铺开。水利化的倒退很多人在说,主要是由于集体公社制度取消后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能力下降所导致。但是就我的经历,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农村机灌的使用还是在逐步提高的,主要是通过抽取地下水。农业机械和水利化只是农业生产的两个环节,此外还有化肥、种子、运输及深加工等,都需要工业化的支撑。而改开后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说明我国的工业化进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且十分显著的支撑。综合而言,改开期间,我国的农业生产的工业化程度一直在缓慢提高,并在今天已经开始具备全面工业化的条件了。

高中入学率下降这件事你需要提供数据。就我所知,可能是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我国有些地方出现了普遍办高中的情况,就是把原来只具备初中教学能力的学校,特别是一些乡镇中学,“提拔”为高中。这类似于中等教育领域的“大跃进”,除了带来账面上教育数据的改善,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教育质量。所以80年代后期很多乡镇中学又恢复了初级中学的地位,而高中学校则主要集中于县城或者大一些的乡镇。这本身就体现了我国中学师资力量的匮乏。在当时的农村人眼里,民办教师是一个很令人羡慕的工作。许多地方的农村小学里,只有校长才是“吃国粮”的正式教职人员,甚至乡镇初级中学里也有很多民办教师。考虑到这种历史实情,我不知道当时的所谓“高中”入学率到底有多大水份,又究竟有什么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