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吱一声】讨论“关于汉奸辩论”中的诡辩问题 -- 不爱吱声

共:💬70 🌺44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支持不爱的看法,但也提出一点不同看法

不爱对王威兄在汉奸问题上的诡辩表现之剖析,我以为是一语中的。赞一个。

对不爱行文中的这一句:““汪精卫主和的本意是让民族生存”(这个相信大家都

不同意,但我们这里只谈逻辑,不判断对错)”,略有不同看法。

好像前几日左派朋友们内战了一场,今天我跟不爱这两位非左派单挑一把,好像也

没啥不可,是不?和和。

以吾观之,汪某投敌,当然有一定与蒋某在政治方面赌气的意味,但主要的,似乎

还是给民族和文明买保险、做swap的意思,也就是说,无论中国抗战是胜是负,都

可以lock in the downsides,不致因中国抗战告负而整个民族和文明陷入万劫不复

之境。打个期货的比方,好比铜价是100的时候您买进了(蒋某主持抗战了),两个交

易日后铜价跌至80 (蒋某连战皆北),这个时候您挂了个卖单(汪某投敌了),您这么

干,想法是,您坚持铜价看涨,所以不愿割肉平仓,或者不如说您希望铜价看涨,

所以不想提前割肉 (国人希望抗战胜利,不愿不加抵抗就乖乖去做亡国奴),但又无

法彻底消除铜价一路走低的可能 (国人无法彻底消除掉抗战完败的可能),于是挂个

卖单,暂时锁定这20刀的loss,无论将来是跌是涨,您最笨的办法就是两单同时平

仓,这样只亏20刀,不会多亏。可如果您不挂那个卖单的话,如果铜价一路跌至0刀,

那么您的损失将极其惨重 (抗战全面失利,中国被日寇彻底占领,世界范围内德日

意联手征服苏、欧,美国与轴心国隔洋对峙)。

毕竟当时的残酷现实是,强美并无任何出兵征兆,德寇肆虐苏、欧,日寇蓄势未发,

中国国军正面战场连战皆北,胜利的希望确实不容易看出来。毛泽东能看出胜利的

曙光那是因为他是毛泽东,汪精卫的政治眼光和能为如何能与毛公相比?

所以我对汪某的投敌之举的看法是:出发点是好的,其行为的结果,则较难评判。

之所以说较难评判,是因为,如果以 后来抗战胜利的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当然

不难做出评判,汪某投敌,是对国家民族利益造成巨大损害的(因为他的公开投敌令

大量抗战意志不坚或对国府素怀离心的军事力量迅速投靠日寇成为伪军,并且也在

相当程度上打击了坚持抗战的军民的胜利信心,所以说他的行为是一种巨大损害)。

但问题是,在汪某决定投敌的那个时间点上,没有人能准确框算出胜率几何,或者

如果真的按照西方人的习惯建立一个统计学模型的话,可能胜率相当之低。所以在

这种情况下,能有人借通敌手段为国家民族留下一条后路,向日寇表示出某种合作

亲善态度,以不带感情色彩的角度来说,其效果并非一定是负值,而是很难判定。

(负面效果我前文已经说过了,就是大批伪军、以及打击抗战士气,等等;正面的我

不想说,因为从个人感情上,对投敌者实在没有好感。)

当然,这里有个隐含前提,就是:如果最终结果是日寇征服中国全境,那么日寇对

中方有人与日方合作亲善的scenario,和中方无人表示合作亲善、死战到底的scenario,

会有不同的对待。

我是持这个看法,即相信会有不同的对待。但我这里不予论证(也不容易论证)。如

果朋友们认为无论中国有无人表示合作亲善,日人对中国的处置不会有何不同,那

么自然我们的分歧点又多了一处。

--------------------------------------

我明白,这番论调,在西西河是非常不合时宜的,远比不爱兄抗议河友骂为“汉奸”

辩护的河友为汉奸的言论更加不合时宜。更重要的是我本人曾强调过的(对寂寞红和

阿康),这种对“汉奸”、通敌者不予批倒批臭,反而试图要从一定程度上justify

their decision and actions 的作法,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民族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这个也是很难判断的。不能排除有些人,他们主观上从来都不是为了民族和文明,

而完全是出于利己(这点与汪某完全不同),当我中华民族再次面临民族危亡之时,

想起“投敌是为民族买保险”的论调来,于是心安理得地去投敌效敌了。不过,我

是觉得,这里是争鸣区,影响面较小,如果我的这种论调和思想有毒的话,毒害面

不算太大。更重要的是,我以为,我们的同胞都是有民族气节的人,他们中的大多

数,是不会为了利己而去投敌 然后再拉个“投敌是为民族买保险”的招牌令自己的

投敌行为合法化。

--------------------------------------

还有一点,不知有无河友提及,我以为相当重要,就是:汉奸是一个带有极强感情

色彩的称谓。这种称谓,在不很严格的语境下,并不显得不合理;但在严肃语境下,

比如对于历史的研究这种情景下,就显得相当的不合理。相比而言,更为客观、更

为就事论事、更少主观感情色彩的“通敌者”、“投敌者”、“卖国者”、“叛国

者”,明显更为严谨和合理。

我以为,就行为效果来说,汪某绝对属于投敌者,是否为卖国者和叛国者,这个见

仁见智;至于是否为汉奸,和和,如果是严肃讨论历史问题,建议“汉奸”二字免

用,如果是非严肃语境,那自然是谁喜欢骂他汉奸就骂他汉奸啦。

最后,我看到有朋友提到欧洲文化与东方文化不同这一点。这一点我是深深赞同的。

欧洲中世纪战伐无数,但与东方的战争相比,就总体而言(少数宗教战争不算),明

显少了那种你死我活的成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欧洲主要国家都是基督徒,

大家虽然有许多利益冲突以及仇恨,但骨子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着那么一点“大家都

是上帝的儿子”的想法,而东方则全无这种想法,所以东方的战争更显残酷和决绝。

这个话题(也包括前面的话题),完全无法展开来谈。我的意思同是,不能

拿西方人对投敌叛国行为的相对宽容,来指责我们中国人对投敌叛国行为的苛责。

我的看法是,西方人对投敌叛国的相对宽容,与中国人对投敌叛国行为的相对严酷,

基于其各自的文化土壤、文明体系,都是合理的,都是无可指责的。

乱谈乱谈。现在开始收鸡蛋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