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鬼话哼哈二将1 -- mingxiaot

共:💬42 🌺275 🌵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鬼话哼哈二将2

在国内工作时,经常听人说:“你听那几爷子的屁话?他们就是主任的哼哈二将。”那时理解很狭隘,哼哈二将就是主人家的狗。后来书看多了,才明白狗也有挺能耐的。其实,在天翻地覆的大事变中,哼哈二将绝非一个贬义词。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英雄再牛也不能事事俱到,总得有几个得力助手打打下手。有意思的是,人主的这些得力骨干往往成双成对,也就是人们常常念叨的哼哈二将。

水有源,树有根。世上万事万物都有一个起源。如果把卵子看成是“蛋”,把受精过程看做是“操”,那人生的起点就是“操蛋”。哼哈二将原本为佛教传说中的金刚力士。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护卫佛教圣地,也就是看大门的料。哥俩儿分别叫密迹金刚力士和那罗延天。小说《封神演义》一“操蛋”,看门的变成了神将。哼将郑伦,是度厄真人的弟子。可能他比较注重搞人际关系,随时摆出一虔诚拜师,认真学法样,所以深得度厄真人的喜爱。度厄真人传授给他一种叫做“窍中二气”的神奇法术。遇到敌人,他只要鼻子一哼,就会响如洪钟,随之喷出两道白光,可以吸收对手魂魄。当然,作为无神论者,俺感觉有必要在此破除封建迷信。所谓白光的现代科学解释就是终极浓鼻涕。郑仑八成害有严重的伤风鼻,一旦把他惹火,卡卡两把甩过来,不吓死你恶心也恶心死你丫。不是有句成语叫“失魂落魄”么?那就是打老郑的鼻孔里来。郑伦先为殷纣王卖命,接着被擒当了周军将领,后来又被商军所杀,上了姜子牙的封神榜。俺读《封神演义》感觉最散气的就是这个老套子:降将必死。丫也给人一条悔过自新的机会呀。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俺都叫大爷了您还不放过,还有点儿小资情调没有?

哼将是伤风鼻,哈将是沙喉咙。哈将名叫陈奇,估计和令狐冲跟风清扬学独孤九剑的情形差不多,在某个偏僻山沟受异人传道,腹内藏有一道黄气,与敌手对阵时只要打一饱嗝(记着,这哥们儿绝对的特级口臭),张口哈出这口黄气(羞羞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叭叽的一口黄痰喷出来),可以镇住敌人的魂魄,使之手脚麻木,动弹不得。顺便想想你的脸上突然蒙上一层厚厚的多糖蛋白粘稠物,手脚还能动弹吗?理解科学,从恶心做起。陈奇死后也被姜子牙封神,和郑伦一道看守西释山门,当然是指佛教圣地啦。记得济公和尚也这么邋遢,没准儿就是哼哈二将转世。不过,俺有点意外的是在《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哼哈二將显神通”中,两人根本不是同一战壕的战友,而是死对头:

{{{{{郑伦上了金睛兽,提降魔杵,领本部三千乌鸦兵,出营来见陈奇,也是金睛兽,提荡魔杵,也有一队人马,俱穿黄号衣,也拿著挠鉤套索。郑伦心下疑惑,乃至阵前大呼曰:“来者何人?”陈奇曰:“吾乃督粮上将军陈奇是也。你是何人?”郑伦笑曰:“吾乃三运粮总督官郑伦是也。”郑伦问曰:“闻你有异术,今日特来会你。”郑伦催开金睛兽,摇手中降魔杵,劈头就打;陈奇手中荡魔杵,迎面交加,一场大战。怎见得?

二将阵前寻斗赌,两下交锋谁敢阻;这一个似摇头狮子下山岗,那一个不亚摆尾狻猊寻猛虎。这一个忠心定要正乾坤,那一个赤胆要把江山辅,天生一对恶星辰,今朝相遇争旗鼓。

话说二将大战虎穴龙潭,这一个恶狈狠,图睁二目;那一个格吱吱,咬碎恨牙。只见土行孙同哪吒出辕门来看二将交兵,连黄飞虎同眾将,也在门旗下,都来看廝杀。郑伦正战之间,自忖此人,当真有此法术,打人不过先下手為妙,把杵在空一摆;郑伦部下乌鸦兵,行如长蛇阵一般而来。陈奇看郑伦摆杵,士卒把挠鉤套索,似有拿人之状;陈奇摇杵,他那飞虎兵也有套索挠鉤,飞奔前来。正是:

能人自有能人伏,今日哼哈相会时。

郑伦鼻子两道白光,出来有声;陈奇口中黄光,自迸出。陈奇跌了个金冠倒躅,郑伦跌了个鎧甲离鞍;两边兵卒,不敢拿人,各人只顾抢各人主将回营。郑伦被乌鸦兵抢回,陈奇被飞虎兵抢回,各自上了金睛兽回营。土行孙同眾将笑得腰软骨折。郑伦自叹曰:“世间又有此异人,明日定要与他定个雌雄,方肯罢休。”}}}}}

按说他们俩简直就是马超和许诸的关系,怎么会引伸到关羽和张飞之流?真是的,是人说话就不靠谱。陈奇和姜子牙作对,就是亵渎正义,死有余辜,他后来被哪吒打翻,黄飞虎所杀。

关羽,张飞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哼哈二将,我们就从他俩说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成为多少混迹江湖的中国人崇尚的楷模。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张翼德喝断当阳桥,义释严颜,一出《古城会》唱尽了千古兄弟情。《水浒传》犹嫌三人不足,干脆网络一百另几人,捎带些二娘三娘,大家一起称兄道弟。连现代的香港黑帮电影都受影响,一个劲地描写什么义气大哥,忠心小弟,就像文革中的样板戏,英雄人物高大全那般让人倒胃。电影《大浪淘沙》想树立新型无产阶级人际关系,与这种庸俗封建江湖义气唱反调,号召革命志士以陶铸同志(主角靳恭寿的原型)为榜样,胸怀大志,紧密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可惜,陶铸虽攀上老毛亲戚曾志做老婆,也免不了文革中被命名为刘邓陶反革命走资派,整死了事。所以文艺作品中的哥俩好,革命同志关系只是理想化的东西,当不得真。刘关张可以同患难,但未必能共富贵,环境变了,人就要变。上高中时,俺的某同学挺老练,有一次他特深沉地说:“人与人的关系就是狼与狼的关系”。俺后来才明白这种说法简直就是对老狼的侮辱。

不过话说回来,《三国演义》尽管封建的东西多了些,总还是一本好书嘛。君不见谁都爱卫生,但就有些人喜欢捧臭脚丫子。有时异嗜也是一种情趣。当然这脚丫子得是大腕名人的。像你我这种挖坑不止,但点击量还是以数十计的家伙还是不要乱想汤圆吃。

《三国演义》是说权谋,耍手腕的百科全书。要了解中国人,就应先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说权谋,《红楼梦》谈势利,但后者写得拐弯抹角,隐晦曲折,一般人琢磨不透。《三国演义》又热闹,意思又直白,虽有几句文言文,小孩子也能看得明明白白。俺就是在小学三年级“半”通读了此书(读到诸葛亮一死就不看了)。老外打死也不明白:“怎么着的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一群中国人就变成一堆虫了”?他们那里知道中国人从小就把集阴谋诡计,厚黑学于一体的《三国演义》背得滚瓜烂熟。逢人便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五十年代人爱人,六十年代人帮人,七十年代人整人,八十年代各人顾个人。到了现在而今眼目下,恐怕只剩人骗人了。看到那些漂亮小姐热情洋溢地向您推销什么,您不会下意识地捂住钱包咕噜道:“丫别又是那副猪下水”?

瞧瞧,扯远了不是?怎就这么没出息,说着话就想学柏杨大汉奸,诋毁诋毁丑陋的中国人。还是回到三国的话题上吧。我倒觉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很喜欢把那些武将们成双配对,什么李催郭汜;颜良文丑;张合高览;典韦许诸;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淳;蒋钦周泰,丁奉徐盛,关兴张苞,王平廖化等等不一而足,这是否也反映了哼哈二将在现实军事斗争中非常普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