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上德不德] 老子道德经注及现实意义 -- 瑞其德

共:💬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上德不德] 老子道德经注及现实意义

老 子 道 德 经

三十八章(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

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

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

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

;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原创评论]

1.老子在这里论述了道德的辩证存在.

所谓上德不德,表现有二.

一.道德规范本来就是上人定下的,对这些人来说,没有必要时常提起道德,把道德挂在嘴边.

二.道德是一种境界,是自然而为(有)的.不德的意思是不必老是想:我这么做是否符合道德呢? 顺乎自然,顺乎本性(良心),自然就有道德了.

而下德之人总想着要去维护道德,忘记了道德的自然本性,结果反而失去了道德.

上德和下德之人的差别也就在这里--一个是而无以为;一个是而有以为.

无就是有,有就是无,这就是道德的辩证存在.

类推至仁,义,礼,上下的差别也是如此.

二.道德,仁义,礼的境界差别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最高的境界在礼,也就是做事合乎规范.孔子学师于老子,可见一斑.

三.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愚'

所谓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老子提倡要'厚',不要'薄';要'实',不要'华'。

也就是说做人的道理在厚道,实在.

老子这段现实的意义在: 欲求道德,应诉诸本心,不强求自己,不强迫他人.道德不是口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