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文化生活角度杂谈毛泽东主义(引文) -- 龙眼

共:💬275 🌺3296 🌵1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 - 小毛为什么要造老毛反,抵制并购亲戚的七亩田

变徵网友讲,中国的传统文人的传统理想就是“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这话一点没错,福荫子孙不但是中国的传统文人的人生理想,而且是中国的传统非文人的人生理想。而毛择东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克勤克俭,勤劳致富,希望靠艰苦创业来福荫子孙的农民兼农民企业家。但他的不肖的长子,他一生为之奋斗而希望福荫之的石伢子-毛泽东却是很不领情,到了毛领袖晚年还时常做为反面教材来批判他这位勤劳致富的老爹。故事要从毛老爹年轻时代说起,话说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大俗词就不多说了):

话说在满清时代的长沙府湘潭县,有个叫毛顺生的退伍老兵,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是不是在湘军里镇压过太平军呢?),积攒了点小积蓄,当了农民外兼个体户。后来毛顺生成了地道的富农,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做生意上。他雇了一个长工耕作和经营。农忙时也兼雇短工,并让孩子们和妻子都到地里劳作,成了韶山冲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财东”。

一次毛财东的堂弟毛菊生家境贫寒,不得以将赖以活命的七亩地出卖。毛顺生要买进这七亩地时,毛泽东和母亲都不同意。毛顺生的老婆是个吃斋念佛的大好人,拿儿子毛泽东讲话是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善良而慈祥的母亲,平时经常背着毛财东施舍救济穷人。而毛泽东受其母亲影响也是一幅菩萨心肠,所以母子二人都十分反对这笔并购交易,希望毛财东能出于同宗情义救济一下自己的堂弟,使其渡过经济上的难关。

但毛顺生却具有农民的固执、商人的狡诈和丘八的蛮横。毛顺生嚷着说:“管他兄弟不兄弟,我是用钱买田。”结果还是最终并购了堂弟的七亩田产,按后来的成份划分,已经从富农跃居地主的行列了。而毛顺生讲的话仿佛也没错,勤劳致富吗,又不是偷的,又不是抢的。

但即便这样,此事还是让毛泽东刻骨铭心,耿耿于怀。解放后,毛领袖多次和堂弟毛泽连(毛菊生之子)谈起这件事,他说:“旧社会那种私有制,使兄弟间也不顾情义。我父亲和二叔是堂兄弟,到买二叔那七亩田时,就只顾自己发财,全无兄弟之情,什么劝说都听不进去。我后来思考这些事,认清只有彻底改造社会,才能杜绝这类事情,于是下决心要寻找一条解放贫苦农民的道路。”

那么毛老爹在他白眼狼儿子毛领袖眼里到底错在哪里呢?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上面。龙眼不会装学术,就以大白话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土地是生产资料,不是简单的生活资料,更不是易耗的消费品,数量有限,难于再生。对于所有者来说,很容易形成大鱼吃小鱼的局面,拥有土地少者在灾荒和其他危机面前比拥有土地多者更加脆弱,更容易通过土地买卖而失去土地。地球上的多数生产资料都是数量有限的,甚至是不可再生的,穷苦人一旦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就很难翻身,大鱼越吃小鱼越肥,而小鱼越被吃就越瘦,形成马太效应。这就是道德经里讲的人类社会的自然现象: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因此,毛老爹本身所做的并没有大错,这是人性的自然表现,但最后社会竞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以后不定哪一天,毛老爹也会被更大的财东,甚至洋财东给兼并了土地。

而毛领袖在这一点上则是有道的圣人,不但自己毁家革命,用有余以奉天下,而且建立起"用有余以奉天下"的社会主义制度。

而在西方多数国家,也是逐步确立了以递进税制为基础的"以有余奉天下"的福利制度。

通宝推:温雅颂,springisok,天棒门诊,青木堂主,芝娃娃,all4fun,侧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