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保守的革命者――在杨振宁荣休晚宴上的讲话词 -- 不爱吱声

共:💬105 🌺103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对嫖姚兄帖子的一些看法

我不是搞物理的,确实是外行。虽然我说我转贴的文章不代表我的观点,可是至少我是认为它们有些道理,是值得和相反的观点放在一起看的。所以才用我几年前学的大学物理和逻辑判断力,吃力的写下这个原创帖子。

先提出一下我的基本思路,以便于沟通:

对杨提出那个方程的背景,我以李政道的说法为准。虽说李杨有严重的争执,但目前我这个外行只愿意相信他这个内行。如果觉得这些背景有问题,请直接驳李政道,不要把火力对着我。

对于那个方程,李说:

“1952年我们的合作停止,过了三年以后,才又合作,而这再度的合作与1954年杨振宁和密尔斯 (R. L. Mills)发表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有密切关系。可是,在那时候,我对杨和密尔斯合写的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抱有严重的怀疑。

“假如整体的同位旋是守恒的话,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必须相等。可是事实上中子比质子重,中子能衰变成质子加电子和中微子。(这就是我们很熟悉的β衰变。)因此我们知道整体的同位旋是不守恒的。因为整体是所有局部之和,所以局部的同位旋也一定不守恒,因而同位旋的规范一定可变。规范场的观念起源于电磁场。电子数(也就是电荷)的守恒产生了电子数规范不变性,而电子数的规范场就是大家熟悉的电磁场。那时候我的出发点是,既然同位旋一定不守恒,除了电子数,有没有其它粒子的粒子数是守恒的?由精确的实验证明,最稳定的粒子是质子,比电子的稳定度还要高得多。所以我认为应该研究“质子数守恒和质子数规范不变性”。

“1955年初,有一天杨振宁到纽约来看我。我告诉他我看到了他和密尔斯的文章。我认为他们这篇文章《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的出发点完全错误。同位旋既然不守恒,所以同位旋规范也是绝对能变的。我也告诉杨振宁,我正在做“质子数守恒和质子数规范不变性”的分析。

“我对我自己的想法充满了自信。不过,我以为杨振宁绝对不会同意我的观点。开始杨振宁是反对。可是经过激烈辩论后,很出我意外,杨振宁居然完全同意我的观点。同时他也很想知道,我对质子数规范场的理论分析的进展。我告诉他,我有一个结果,质子数规范场,和它的推广―重子数规范场,可能产生很像引力场这样一个新的作用,可是又有区别。我正在计算和分析。杨振宁要求和我合作,愿意帮助我一起研究。我接受了他的要求。1955年,我们合写了一篇否定杨和密尔斯《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规范不变性》出发点的文章,在《物理评论》上发表。”

http://tdlee.ccast.ac.cn/a8.html

http://tdlee.ccast.ac.cn

我们可以看到,我转贴的帖子的“外行”作者所说“杨的方程出发点错了”并不假。

我打一个也许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本来研究的是狭义相对论的问题,一个人用经典力学,推出一个公式,这个公式误差不大(姑且认为嫖姚兄对杨方程的误差的记忆是准确的,且在一些情况下用经典牛顿力学解决相对论问题,误差也还真的不是特别巨大),可出发点错了,搞错了问题的实质,哪怕后来被人用到不相干的问题(如经济学)还拿了大奖了。你真能因此说这个人对经济学贡献非常大,经济学水平非常了不起?还是我引那篇文章作者那句话糙理不糙的说法对。

在第一点里,嫖姚兄把“出发点错误”这个概念偷换成了一个“结果错误”这个概念,用“结果误差不大”来反驳“出发点错误”的指摘。可惜两个概念完全不同。搞自然科学,思路是最重要的。哪怕结果误差很小很小,思路错了(出发点错了就是思路错了),就不是正确成功的研究。

在第二点,嫖姚兄又混淆了杨的问题的性质,把“出发点错误”当成是“近似”了。没人说近似不可以。在这段最后的论断更是希奇,似乎要成为“宗师”,就必须要把研究建立在“错误的出发点”上,正确了反而掉价,只能做“大师”了。在这一段,嫖姚兄说牛顿的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很值得商榷。即便这个假设是完全错误的,也不能说牛顿的“错误出发点”和杨的性质一样吧。牛顿的错,只在于他的假设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现实中不可行而已。而杨的错,是对研究的问题本身没有搞对。

睡觉了,先写到这里。

元宝推荐:不爱吱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