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百年的历史和火中的十字架 -- 拉斯泰波波罗斯

共:💬47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丁林先生是自由派里我还比较尊重的

丁林先生是自由派里我还比较尊重的,他(她)们俩至少很少――(之所以还有这个“很少”,是因为这二位大概太喜欢基督教及虔诚的教徒了,为他们作尊者讳,结果在讲“田纳西猴子案”时被方舟子逮了个现行)――直接把史实按自己的心意改完了当成了不容置疑证据,然后到处控诉别人的“无耻、卑劣”。但也不是没有曲笔,只是不那么明显,往往藏在细节中。话从回来,功夫就在细节,一个个小转折控制的好,加起来就能顺利导流。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故事还是得从头讲起。美国国旗并不是和宪法一起庄严诞生的。两百年前,建国者们苦于要设计一个既有权威,又不至于演变成独裁机器的政府,实在顾不上国旗国歌这样的庆典喜事。这又是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传统务实,对国旗之类的象征看得不是太重。所以,美国宪法本文从来没变,美国国旗却一直在变,很少有人说得上,何时才算是有了正式国旗。不过大家都知道,当初向英王造反时,义军的旗帜上只有一条盘着的响尾蛇,高高地抬头吐着舌头,底下是一行字:“不要踩着我!”建国很久都没有人认真去统一国旗,更谈不上有人要烧国旗了。”

  “国旗作为象征在美国人心中份量突然变重,是从二次大战开始的。散在各“邦”的美国人通过这场战争,终于意识到他们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从此,他们对于美国这个联邦的认同,表现在他们对国旗的态度上。爱国热情骤然高涨,到处飘扬的国旗都是百姓们自发地挂出来的。这时也很难想象有人想要烧国旗。”

――美洲殖民地人造反时,美国还不存在呢,大陆会议开始时也没想着一定要独立,自然没有制定国旗,民兵打着乱七八糟的旗帜就是这个原因,丁林在这里打了个时间差。至于美国的国旗图案一直有在变是没错,可问题是除了星条旗,美国并没有第二种国旗。对美国国旗图案规则有所了解的都知道,星条旗上的星和条都和美国的州数有关,即使后来条不变了,星还是要变得。而美国的州数一直到二战前就没有长期稳定过,星条旗当然会过几年就小变一次。

而更重要的是,没有人会愿意为一面单纯的旗子奋战到底的,人们效忠的是国家,国旗成为人们的极爱戴物,是民族国家兴起的副产品。所以一直要到三色旗成为法国国旗,普通人民才自发的热爱国旗,美国独立战争还没来得及赶上。但美国人重视国旗,应该是从南北战争就开始了,此战之后,国权高于州权的信念成为美国的主流。国旗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只是丁林对于南北战争的看法一向是比较微妙(如何“微妙”,最好找来丁文看看,在下是难以以言词表达),所以把这一拖就拖到了二战。至于丁林为什么要改动这么个细节,大家仁者见仁吧。

说起来,我应该算是这儿看到他(俩)的言论比较多的,甚至算是直接打过一丁点笔仗。基本上他的首要观点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保护言论自由应该是压倒一切其它的考虑,言论自由几乎是无限的,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近于彻底的完美。当然,言论自由绝对应当得以保护,但有没有保护的界限。如果有,在哪里?如美国现在是不是保护所有的言论都有自由?丁林基本是持这个看法的,虽然他偶尔也会承认,美国也禁止会直接导致暴力和严重危险的发言。不过他实际上把此划出了言论行列,声称那其实是“行为”(虽然是借着美国法院的口,但很明显也是他的观点)。他(俩)其次关心的恐怕就是大家都知道意思的“不可言说之痛”,有次他直接流露出来,他写很多美国过去著名事件的翻案史就是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件事,同时也是打气――烙饼总有机会翻身的。最后当然是美国好,美国就是好,美国基本都是好的,偶尔过去错的,现在也都自己改了,因为是自己改的,所以更突出美国的制度有弹性、有人性,很好、极好,好得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