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们都是机器人 -- 给我打钱87405

共:💬215 🌺13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们都是机器人(3)

就我个人的观察结果和切身体验来看,人类天生就爱学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说,大人们完全不需要对小宝宝们进行“直立行走的重要性”的相关教育,小宝宝就会自主的去学习走路。另一个例子则是来自于“人狼”,把一名人类的婴儿和一头母狼放在一起,人类的婴儿也会自主的去学习成年狼的爬行、奔跑动作。那么人既然天生爱学习,为什么在后来,许多人却感觉自己并不爱学习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如下:

爱学习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学习能力,二是有好奇心,三是有上进心,四是有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是生存的需要,也有可能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世界的需要,无法一概而论。相对应的,人变得不爱学习,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在这四个方面受到了或深或浅的负面影响。

首先说学习能力。人的学习能力是逐步提高的,在什么阶段能学会什么东西,学到什么程度,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这和人的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关联度。打个比方讲,给三岁的孩子一支笔和一张纸,孩子在初步了解如何握笔、如何让笔在自己的指挥下在纸面上运动后就可以开始作画,但如果一上来就教三岁孩子学简笔画,孩子不仅学不会,而且还会因此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完全有可能在此后彻底的远离绘画。学不会的原因之一就是控制手指运动的相关肌肉和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善。这样的孩子我见过。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大,所学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那么就开始对怎么学提出了要求,也就是需要掌握对头的学习方法。如果学习方法不对头,那么学习能力就会不给力,同样会因为学不会而备受挫折并最终放弃,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一些中学生的身上。

学习方法本身是一个大问题,不好谈,我在这里尝试着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我的个人观点。中国小学生的数学天下无敌,这恐怕是一种共识,但如果要深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小学数学教得好,不如说是汉语好。汉语之所以好,是因为汉语更为直观,因为直观而更容易被理解接受,而英语相对更为抽象,中国的哲人更为关注某类事物与他类事物的差异(直观),而西方文化则关注一般事物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差异(抽象)。汉语的这种直观性(易理解),让中国的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3000个左右的常用词,所占用的记忆库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同龄人要小得多,而“腾”出来的记忆库,被用在数学上——中国小学生之所以数学好,说穿了就是会背,数学概念大多是被背下来的。然而,成年人都知道,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加减乘除,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化,除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化,从根本上来说,只要定义了“1+1=2”以及十进位制,后面所有的相关运算都可以推导出来。如果一个孩子真的搞懂了乘法,那么当他学了9*9=81之后,是完全有办法比较快的、准确的、利用已学的“九九八十一”计算出10*10=100的。但如果去问十名学完九九乘法表的中国小学生,“11*11等于多少”,我猜得有七八名孩子的第一反应是“还没学”——你非要他们去做,他们还是能得出答案的。这种“充分挖掘”记忆力的学习方法在我来看,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人的记忆能力,再强大,能强得过机器吗?当然,在机器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中国人占据了优势。人的记忆库应该主要留给人类专属的那些部分,比如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不是另外一些可以用机器来替代的内容,拥有全球第一的心算口算能力,超市收银员还得用电脑。而正是因为这种重记忆轻思考的学习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中国学生越学越笨,路越走越窄,并对一部分人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放弃学习。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一是我无意去比较东西方的优劣,我本身在这方面也没有深入的研究,不敢轻言妄论。二是我并不是彻底否定记忆能力,我只是认为记忆能力不应该被滥用。如果让我来出题来考学生,考试的内容就是下一阶段要学习的内容(全新知识不在内),是可以用已学的内容做出来的,同时我会既考完成度,又考时间,无论时间长短,只要能做出来,就说明基本掌握,如果又好又快,就说明是熟练掌握,而如果在之前的教学中没有刻意去强化记忆能力,能够达到又好又快的水平,就说明把之前所学的内容完全吃透了,并“复制了”先进的学习方法。举个小例子来说明。二年级上学完乘法,二年级期末考试时,题目是10*10=?如果答案是:1.10*10=100,1分钟完成,说明孩子是靠背的,得60分;2.10+10……10=100,10分钟完成,说明孩子掌握了乘法的定义,并且学会了用初等知识去解决高级问题的方法,但还不足够“聪明”,得80分;3.如果能用画图的方法画出来,5分钟完成,得90分;4.9*9=81,9*9+9=9*10=90,9*10+10=10*10=100,3分钟完成,说明孩子完全掌握,得100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