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们都是机器人 -- 给我打钱87405

共:💬215 🌺13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提供孩子恰好能理解的内容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的体验是,为孩子提供恰好能理解的、与他的情感和好奇心有关的内容。

我读过一本书,叫做《放牛班的奇迹》,一个在美国穷人区教书的女孩,她面对的学生每天都在打架、枪杀中度过,每天的生活就是动荡与不安。于是,她在课堂上把莎士比亚的喜剧解释成黑帮故事,孩子们真的可以从戏剧中找到生活的真理,于是他们爱上了课堂。

另一个体验是:以前我老婆告诉我张杰和谢娜结婚了,我特别好奇。我当时就想,我为什么好奇呢?因为我看《快乐大本营》,我知道张杰和谢娜是谁,而且很喜欢张杰且讨厌谢娜。这就是我好奇地原因,这个信息与我的情感有关联。如果告诉我麦当娜结婚了,我真的不care,因为我完全完全的不了解麦当娜。

那么,这种方法是否能够持续的产生效果呢?

我自己过去几年的经历,证明这是可以的。我曾经爱好学习,然后中间有好多年忘了自己为什么爱好。最近又捡起来,而且费寝忘食。

我热爱的主题是机器学习、概率论之类的东西。我一开始也很喜欢这个主题,但是就是看不进去书。因为你知道,热爱往往是热爱科普,热爱各种奇诡的幻想。而各种专业书呢,往往都是枯燥乏味。最初我的好奇心只有一个:“机器能模拟人的智慧吗?”

我就每次只读一点,对某个内容有兴趣,就找到和这个内容相关的书读一点。只读到满足兴趣的程度。然后就放下。

然后慢慢的,我发现兴趣越来越高,因为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好奇心也越来越高。我自己问出的问题也往往涉及数学和专业性的表达。说句实话,把我现在好奇的问题扔给半年前的我,我一点都不会好奇。因为半年前的我还没到这一步,连问题都理解不了,不会知道这个问题有多么的违反知觉,更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人让心怦怦乱跳。

这时呢,只好去读更高深的书。但是,每次读的时候,只读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相关的。

如果一个问题特别难,觉得至少要两个月才能理解,就先放放,或者满足于大概的理解。但是呢,因为自己感兴趣,所以兜兜转转的,两个月以后,我真的发现我就到了能够轻易理解它的程度。

前几天我就有一个体验。读一章书,我一开始模模糊糊的觉得他很有趣,就读了。但是因为数学很难,我只是大概看懂了结论是什么,发现我既无法理解它的结论(因为证明过程太繁琐),也觉得这个结论不重要。我不急着看数学,因为数学其实真的很无聊,我现在仍然谈不上喜欢数学证明。但是我从直觉上思考我最近学的内容,突然发现如果在一个简化的环境下,我自己都能猜出这个结论,然后我就很兴奋,很高兴。觉得自己很厉害。然后呢,我就很好奇,我能在简化的环境下证明,但是,Wow,这个作者竟然可以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下证明出来,好厉害!然后呢,我还发现,这个结论和我特别特别关心的问题有模模糊糊的关系,这只是一个猜测。我真的很在乎那个问题的答案,所以我很希望读懂这个证明。

于是我就去读了。虽然后来发现水太深了,我的基础不够。于是我就暂时把它放下。但是呢,经过这一次体验,我对于这一章书和某些基础的数学内容加了一份兴奋与热爱。两个月后再回头看这章,我相信必有“回首向来萧瑟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感觉。

这种方法到了一定阶段,兴趣的强度是猛烈上升的。但是一开始起步很慢。比如我现在对于中国历史的兴趣就很弱很弱。我觉得它应该有趣,但我还没找到那个激发我情感的问题。找到了以后,也许会经历另一轮爆发。

这种方法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很难读完一本书,因为兴趣的迁移是很不稳定的。我整个过程中大概读了20本书,这些书是我慢慢发现的,现在有2-3本书随着兴趣发展,基本上是完全读完了的,其他书有不同的进度。

通宝推:王小棉她妈,铁手,jboyin,赵沐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