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东汉政治体系简介 -- 电子赵括

共:💬84 🌺155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其实宋代也做不到“打倒门阀”

以欧阳修为例。欧阳修小时候据说穷得不得了。但是呢?

他祖上仅在汉代就出了“欧阳八博士”。第一个博士的欧阳生,字伯和,千乘郡(今属广饶县)人,受业于今文《尚书》的创始人伏生,毕生致力于《尚书》章句的研究和著作,因精通《尚书》被立为博士。欧阳生的著名弟子是同郡人倪宽。倪宽以精通《尚书》起家,官至御史大夫。倪宽又将《尚书》传给欧阳生的儿子欧阳世,世传至曾孙高,高传子阳。此后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至欧阳歙共八世,都成为《尚书》博士,形成独树一帜的《尚书》欧阳学。其中六世欧阳地余,汉元帝时官至九卿之一的少府;八世欧阳歙,汉光武帝时官至大司徒。

在宋代,欧阳氏是吉安望族之一,百年之内出了8个进士,欧阳修还嫌少。欧阳修的父亲也是官员,过世早,所以家里穷。

是不是欧阳氏是特例呢?不是。有人做了研究,宋代吉安士大夫家族中,70%以上是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的士族。

宋代与唐代相比,的确不看重谱牒和郡望了,考试成绩最重要,而且考卷密封,无须象唐朝那样行卷,获取上层的称誉。但是宋代文风鼎盛,水平很高,非世族想考出好成绩也不容易。只不过从士族的代代有人做官,变成世族的每隔几代就有人中举做官而已。

而且宋代重文官,文官全部科举产生,有严重的副作用:(1)武将受歧视,对外孱弱;(2)胥吏没有上升空间,“宋押司”最早也是受了儒家教育“自幼熟读经史”的,但最后还不是成了黑社会?

秦汉地方官文武合一、刀笔吏也可以升任公卿。至此文与武、官与吏全部割裂,政府全面走向臃肿、低效。所幸宋代文官出身稳固的士大夫阶层,本身职业操守很高,还维持得住。

宋代汉族读书人跟赵官家太紧,宁肯跳海也不投降,今天喊“取义成仁”,明天嚷“丹心汗青”,镇住了有奶就是娘的蒙古人。蒙古人百思而不得其解,严重缺乏相同的价值观,最终信不过汉族士大夫。解决方案?引进大量中亚穆斯林取代汉族士大夫,后者大体而言底层化、边缘化了。

明代驱逐鞑虏,阉割穆斯林,恢复中华。但宋代之前的世族差不多100年没生意,和非世族没啥区别了。而且,朱元璋出身淮右布衣,家里人饿死多半,遂成为超级愤青,极端痛恨元朝官吏。

他当政以后,科举考试全面标准化--八股文。

这对底层读书人是天大的好消息。为什么?格式标准化,考题范围圈定了,那么你不用花钱买一屋子参考书了。

再回到欧阳修。为什么他自称“六一居士”?答案: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老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

没有这六一,至少前两个“一”,在宋朝科举高分谈何容易。

但如果在明代,不用折腾积累这么多“一”。穷苦读书人只需要做两件事:

(1)入县里的邑庠(官办学校,国家给经费,优秀学生有奖学金);(2)购买官方大量发行价格低廉的若干教科书及参考书。

这可便宜太多了。否则......"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要多少银子? 以曾国藩为例.1836年恩科考试,曾国藩名落孙山,打道回府在金陵借钱典衣买回一部《二十三史》,价格一百两银子.清晨起床,一直读书到夜半,整整一年足不出户才读完。1838年,曾國藩殿試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1840年散館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翰林院检讨(从七品)京官年俸是四十五两白银,加上四十五两的补贴、四十五斛的“禄米”,总共大概是一百二十两白银。

相对低廉的科举成本意味着大大降低的门槛.明代的八股制是最具有普及性的。明朝的官僚也是最具有发言自由的。但是,他们有一个缺点--知识面窄,无实践经验,去小县当县官还成,居庙堂之上绝对坏菜。

所以明朝的进士们要想进入权力核心,必须入翰院接受再教育。具体参见我以前的旧文。链接出处

通宝推:acton,浣花岛主,Leono1,老沛,小飕风风,逐水而行,青木堂主,jboyin,江山北望,terron,铁手,德里克,联储主席,小河妖,回旋镖,西瓜子,朱红明,发了胖的罗密欧,wolfgan,jeanjo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