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十九:经脉皮部 -- 弦音醉舸

共:💬1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十九:经脉皮部

黄帝问岐伯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终始,愿闻其道。

岐伯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多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络盛则入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特,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脉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渗于内也,诸经皆然矣。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脉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檽,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于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经出者,从阴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太阴之阴,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腑,禀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豪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减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施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矣。

黄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

黄帝曰:善。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

黄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

黄帝曰:其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

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时而行。寒多则涘泣,涘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其常色者,谓之无病也。色具见者,谓之寒热。

帝曰:善。

本篇开篇黄帝的问题是问“五部”(皮、脉、筋、骨、肉,五部的概念在《难经》中直接给出定义)各自出现病症的“终始”(原因与症状),岐伯却只回答了“皮部”这个能最容易最直接观察到细微变化的部位,并做了病症描述!为何?

要领在“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诸经皆然”一语!皮部分区以十二经脉为纲领,也就意味着其余的三部(筋、骨、肉)也以十二经脉为纲领,经脉系统是“五部”生理、病理的纲要,统领五部!

“害蜚”“枢特”“关枢”“枢檽”“害肩”均为皮部按经脉循行分区后的具体名称(此处为例举,还有更多)!临床具体如何观察皮部细节以判断其是否处于病理状态?要点在观察这个皮部区域内的血络状态:视其部中有浮络者....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多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五色:青-痛、黑-痹、黄-热、赤-热、白-寒、混杂-寒热),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个疾病转归的理论:“络盛则入客于经”!

“络盛则入客于经”,并非是指“邪气”从“络”(血络)进到“经”(经脉)内,而是疾病发展的过程,最初出现体表的征象,症状及体征是疾病的外现,传统医学的观点,认为随着疾病程度的进展,当疾病逐渐加重时,体表气血的痹阻会逐步深入:先是最外层的皮、其次是血络痹阻,再深入的话就是经脉以至于胃肠五脏!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客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腑,禀于肠胃”这个极其重要的传统医学理论在文献中有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可印证,这就是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这个文献记载虽然并非来自医学经典,但却从一个角度印证了战国时代人们的一个普遍认识:疾病进展由浅入深!这种普及性的观念之来源无他,正是来自那个时代的医学理论体系!这则案例,也是最早启发我理解《内经》的钥匙!

“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疾病进展规律如此,最终影响五脏,“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扁鹊医学体系的五色诊原理亦因此揭明!

附:必须强调一点的是,经脉医学体系的核心是经脉而非五脏,经脉是诊察疾病的关键,也是治疗疾病的必经途径。这不仅仅指导针灸实践,同时也是后世《伤寒论》的理论根源(《伤寒论》是经脉医学体系在药物时代的余绪)!

另附:现在保健流行的刮痧、放血,都是皮部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实践,藉由这些手段,解除气血在体表的阻滞,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固然值得推广,但一则均为损伤性手段,耗气伤血,过犹不及!二则疾病发生,有其规律,盲目刺激,只会带来损伤并延误病机处置!三则疾病进展阶段,不会只造成皮部气血痹阻,即便准确的皮部处置,也未必能解除已经深入的痹阻。故而,刮痧、放血这些看似简易的诊疗手段,可以自己尝试,也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但不要滥用!更不要轻信有太过神奇的功能。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

通宝推:西电鲁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