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三国时期(一) -- 学习要定心

共:💬516 🌺5582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哦,那么,我发言,您随意

我在西西河是新人;正是因为这里能见到其他地方少见的聪明脑袋,所以才来插一脚的啊;基本上,人与人之间,意见相同的很少,所以才需要交流。交流是种自由,所以,我完全理解、尊重您不回复、不交流的选择。所以同样的,我下面的任何疑问或观点,您都可以不必理会;如果理会,我也会感觉荣幸。

但是,谈到交流的时候,您不会期望您的任何意见都只能有人叫好吧?我从来不报这种希望,如果这样,我可能只能和我志同道合的、同一圈子中的人说话了;不过,时间久了,感到枯燥无聊,所以我才出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的。我应该不是有意冒犯,纯粹是表达一些不同意见。

按照我理解的交流原则,如果有不同意见、而且有依据的话,我是不吝于表达不同意见的;若有冒犯,还请见谅。

以孟姜女的经验和常识,去评说长城,以自杀年轻农民工,农村留守孩子和等死老人的经验和常识,来评说改革开放,能得出怎样的回答呢?

这个对我来说很简单。凡事不要搅在一起做结论就好了。长城是有功绩的,抵挡了外敌,赢得了国家的安全,这是第一个结论;孟姜女的丈夫死的也可惜,生命是珍贵的,这是第二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每个都颠扑不破。正因为家国安全和民妇的视野不同,所以永远都不要指望天下事皆无异议就是了,这是第三个结论。人们都有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这是普适的,所以任何人做任何结论或抉择,取决于他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这是第四个结论。因为每个人的利益和立场都不同,我们不能勉强任何人跟从自己的利益和立场,不然就有冲突和斗争。这可以算是第五个结论。

总之,如果不讲条理、不讲立场、不做区分,以自己的立场和视野去囊括一切人,总会有人不服气的。

我对唯物主义没有过多的研究。但您这几句话很奇怪:

其实,真正明白唯物哲学是很难的,很多人都是基于经验和常识,来理解和判断问题,可以说,重视表象,感受,经验,常识,是人类的认识习惯,如要改变,必须要有怀疑精神,俺说河里主流是唯物哲学,主要即使因为河里的大多数人,都有怀疑的精神。

您是说:唯物哲学是反对经验和常识的?或者说:唯物哲学和经验与常识是对立的?我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我们知道刚烧开的冒着蒸汽的水很热;这算是经验和常识的话,唯物主义对此会有不同意见吗?不知道您是否可以使我明白您所谓的唯物哲学与经验和常识的关系?

我还有一个不明白:因为“河里大多数人都有怀疑精神,所以河里主流是唯物哲学”。这个逻辑我也不能理解。我感觉我有很强的怀疑精神,但我并不接受唯物哲学啊?总不成,您认为怀疑精神是唯物哲学的独有特征?

基本上,我固然接受经验,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理性和逻辑。一个人拥有理性之后,想掩藏锋芒也是很难的;理性的特质就是冷静和无情的,想调和只有和感性去配合才有。当然,您介意我这种讨论方式的话,完全不必理会我。我们网络上的表达,不止是给对方看的,有的时候是给其他读者的。但看、不看、表达、不表达,的确应该是网络上每个人的自由。

我一直想找到一些真正精通唯物主义的人做些理性的交流和学习,不知道能不能找到,这是我私下所期待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