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民族故事(二):蒙族 -- cxwangy

共:💬22 🌺17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民族故事(二):蒙族

今天晚饭后,继续缠着妈妈讲故事。【请读者自行设想三十多岁大老爷们儿缠着妈妈讲故事的样子。】今天讲的是蒙古族的故事。

1971年,大舅因施工放炮牺牲在襄渝铁路工地上。此前二舅作为知青,也牺牲在广西来宾的生产队。组织上照顾母亲,推荐她去四川医学院(解放前美国人创建的华西医科大学)上大学。毕业之后,回到铁十师医院。

当时十师已经移驻青海,修筑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到格尔木)。师机关、师医院和特务连都在乌兰。乌兰当时称为蒙藏哈回自治县。但是几个民族解放前世代仇杀。2012年,母亲回到西宁探望之前的朋友,听说为了回避世仇,政府帮助哈萨克族迁到新疆了。

当时师医院里来了一位病人,是一位家距乌兰县城几十公里的蒙族老汉,汉族名字叫王庆。王大爷不仅有汉族名字,而且还是老党员。他解放前是跑马帮的,经常跑西藏。1959年西藏平叛的时候,老汉志愿给解放军带路,一直去到拉萨。途中跋山涉水,非常艰苦。在这期间入了党。

王大爷有一儿一女。儿子当时是一位解放军连长,驻扎在昆仑山。女儿当时是青海民族学院的学生。据母亲说很漂亮,而且秀气斯文。

王大爷入院是因为当时蒙族经常喝酒,而且长期食用牛奶烤肉等高脂肪食物,导致高血压和心脏病,发展到心衰,病情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母亲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一心要救活王大爷。在王大爷住院期间,母亲作为主管医生,不仅负责治疗,也承担了很多护理工作。王大爷习惯喝牛奶;可医院没有牛奶,于是找来奶粉。但是老大爷拒绝喝,说那不是牛奶的味道。后来找来草原上的现挤的牛奶,用装生理盐水的玻璃瓶装着。母亲回忆,瓶塞一拔出来,满室奶香。牛奶倒出来之后,瓶壁上还挂着牛奶。医院里主食是馒头。母亲去病号灶端来来白面大馒头,但是老爷子不喜欢,只吃青稞面。一番努力之后,王大爷在母亲的尽心护理下顺利康复出院了。

出院之前,王大爷很感激。要送给母亲一匹狐狸皮,说女孩子围在腰间保护腰。狐狸皮是王大爷的儿子在驻地打猎的时候获得的。现在估计早就不许打猎了,但是当时王大爷说儿子还打过熊,家里留着一个熊胆。母亲当时被狐狸皮眼馋的不行。(从进化的角度,我怀疑女人在远古时期靠裘皮安排家里的卧具和服装,因此对裘皮有原始冲动。)但是不好意思接受礼物,因为外婆作为一位解放前教会学校毕业的产科医生,对母亲的医德有要求。几番心里挣扎之后,母亲还是礼貌地婉拒了。王大爷很佩服。从医患关系变成了朋友关系。

王大爷住院的时候,外公恰好也在住院。母亲风风火火地照顾王大爷和其他病人,顾不上照顾自己。外公心疼女儿辛苦,还替女儿洗衣服。其实当时外公有勤务员,自己的衣服都是勤务员洗的。

外公手术之后,主管医生是个年轻女医生,说不好意思给换药,于是伤口一周没有换药,严重感染。领导决定让母亲做外公的主管医生,方便换药。

从中医的角度看,外公的病和手术后的感染都需要“凉血”。凉血的最好药物莫过于熊胆。看着外公病情严重,母亲着急之下想起王大爷曾经说家里有熊胆,于是顾不上不好意思,请部队的司机带着外公去了草原上找到了王大爷家。王大爷二话不说,拿出熊胆。当时那个熊胆已经用去了一半,但是即便是半个熊胆,今天也是天价了。就这么拿出来,可见老大爷之重情重义。外公后来顺利康复。此后一直身体健康,直到95岁高龄离开我们。

母亲说,王大爷所在的村子半农半牧——平时住房子,而不是蒙古包。屋里有炕,跟华北的一样。到了游牧季节,带着蒙古包出去放牧。当地蒙族的主食是青稞炒面。吃法是碗里放青稞面、加点儿盐和酥油,然后用三根指头搅拌后送进嘴里。王大爷盛情招待,考虑到汉族可能不喜欢吃咸的,所以改成放糖。母亲吃不惯青稞炒面,因为粗糙干燥,在嘴里打转儿,咽不下去。但是喜欢青稞面馒头。

当时在部队医院,医护人员每半年轮流参加下乡医疗队。1976年,母亲所在的医疗队去了乌兰县城边上一个各民族混住的生产队的卫生室。那次支援,带去了一个消毒高压锅,改变了卫生室打针只换针头不换针管儿的历史。母亲回忆,可能因为高原寒冷干燥,细菌不易生存,解放后多年不换针管儿,竟然也没有出过医疗事故。

西北的太阳总是暖洋洋的。很多老人喜欢在卫生室外的空地上晒太阳、聊天儿。其中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给母亲讲述了她的故事,帮助母亲了解了乌兰这个多民族地区的民族风貌。

老太太是汉族。解放前这里汉族种地,哈萨克、藏族、蒙族、回族游牧。经常互相打仗。俘虏的男人小孩杀掉,抢妇女做老婆。老太太很年轻的时候就被哈萨克人抢去做老婆。在哈萨克中学会了骑马。哈萨克民风彪悍,生了孩子的妇女习惯于婴儿绑在胸前的绑带上,上马打仗,冲锋陷阵。

在一次和回族的战斗中,哈萨克战败了,于是当时还很年轻的老太太被回族抢走了。这回的回族丈夫有十几个老婆,她是年纪最小的。老太太给解释说:“老婆多了就像生产队,老公就是队长。”

再之后就解放了。政府推行一夫一妻制。当时多妻的都是有钱人;穷人往往一个老婆都没有。政府宣布妇女自愿选择——愿意继续和丈夫过日子没问题;如果不愿意的,可以和没媳妇的年轻小伙结婚。当时的老太太不愿继续和回族丈夫过。于是参与了自主选择。为了对小伙儿们公平,自主选择的方式是:小媳妇儿们被麻袋罩起来,外人看不到。村里没有老婆的小伙儿们就去摸老婆。对,就是类似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那个样子。老太太被一个汉族汉子扛回家。汉族丈夫和她年龄差不多,两人感情甚笃,生下一个儿子。

1976年时,一直和老太太生活的大儿子也已经60多岁了,(母亲当时没有好意思问这个大儿子是和哪位丈夫生的),但是很多重活儿儿子儿媳仍然亲力亲为。比如当地山上没有树木,烧柴需要到很远的山上去找。山上有古代原始森林留下的遗迹。但是古树遗骸太大,需要用炸药炸。去一趟需要两三天,期间还要在山上过夜。

随着时光飞逝,远古的森林慢慢化为了劈柴,曾经的民族仇杀也早已不见踪影,留在母亲记忆中的是那段多民族地区的和睦生活。

通宝推:忧心,任爱杰,芷蘅,桥上,回旋镖,五峰,胡一刀,可爱的中国,舒拔,青颍路,廖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