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远兄好!

这篇小帖子是和您在【四川铁路】:欢迎举反例泼冷水!切磋后才写的,当然,大部分资料是以前存下的,这次只是整理出来而已!

本狐性子疏懒,很多事儿想过就算了,能把这篇小帖子整理出来,和朋友们探讨,还得谢谢不远兄砥砺。

这个系列,还打算写两篇:

1、我们是什么时候吃饱饭的。

2、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支持“包产到户”。

我在新中国粮食生产(1966-1978)里已经说了:

客观地说,老百姓对改开前的吃饭问题是不满意的,即便是人均粮食占有量最高的78年,316.6k较56年的306.8kg,22年只增加不到10公斤,老百姓不满意,太正常了。

在这篇有了数据,怎么比都行!,给出了另一个数据:

不计49-52年恢复期,1953-1978,26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2.41%,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0.4%。

不计79-82年体制过渡期,1983-2013,31年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72%,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0.77%。

83-2013期间的人均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高于1953-1978期间,这是事实。

具体分析这22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停滞不前的原因,并非粮食总量增长慢,主要是同期人口增长快,人口增加了53%,吃掉了总量增长。

1978年,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是68岁,识字率、入学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等社会发展指标在发展中国家里名列前茅。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粮食产量增加→营养改善→人均寿命增长→人口快速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停滞,这种情况好像比较普遍,平稳度过这个阶段后,人均粮食占有量才会进入比较快速提高的新阶段。

我们父母的兄弟姊妹数和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完全不一样,河里老马丁一段录像里提到:

联合国数据表明,过去40年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口发展的趋势就是生育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

从60年代中期开始到1978年(这期间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妇女的生育个数一直在下降,从6个降到2.5个。这就是中国在经济变化发生之前所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快于粮食总产量增加,人均粮食就减少,反之则增加。

至于你提到的:

曾希圣提出:“群众刚刚尝到甜头,是否让人民再搞一段时间。”当时毛泽东没有明确表态。

安徽61年的人均粮食产量比60年还低。

这甜头是从哪里来的,我就实在想不明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