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疆20万干部下乡村后9天后的反思与质疑 -- 家何处

共:💬131 🌺996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转的这两篇文章真说大实话了。

我希望那些在内地、在北疆生活的所谓的意见领袖正儿八经的来南疆的村落扎扎实实地看一看、走一走,你们是“精英阶层”,话语权掌握在你们的手中,衷心希望你们多接点地气,现在都在提打通“最后一公里”,你们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喝荼看报、怎么可能打通最后一公里?

中国白领精英们有不少同情心过剩,但因不接地气而对问题的看法和处理过度极端之处。另外,一些外企的白领精英还总有一副高高在上的教训国人的嘴脸。曾经有个白领精英滔滔不绝地说中国多么黑暗,底层如何辛苦,社会如何不公。可一转脸,他对手下的工人们是尖酸刻薄,要求远大于过分,而不仅仅是严格要求而已,让手下的人很艰难。在我看来,他就是让低层辛苦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仅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奉劝各位“公知”,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当然批评也是一种爱国,但是极端的批评还是趁早算了。考虑问题结合国情、结合实际,一旦社会动荡、遭殃的还是我们最普通的公民。

公知中的公,应该是指公众,那公众是谁?只能是某个范围的群体。比如美国的公众,是美国的某一群体,英国的公众,是英国的某一群体,德国的公众,是德国的某一群体。所以他们的公知,都是以他们国家内的国家利益,党的利益或者团体利益为优先考虑,让他们代表的团体得利,才能称为公知。英美哪怕已经差不多穿一条裤子了,但在两国有利益冲突时,英国公知也是以英国自己而不会以美国利益来评判自己的政策走向和价值取向。

然而,中国的公知,他们的所做所为,看不出来是有知识的人对他们所宣称的公众负责任的作为。他们的批评,不是理性的批评,只是不断的说,政府就是错,体制就是坏,很多时候看不到任何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这除了造成社会公众对现有体制的仇恨而外,看不到别的效果。而这种为了仇恨而仇恨的情绪,对低层的普通公民来说,是灾难性的。这绝不应该是公众的利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公知”为什么会成为带引号的。

通宝推:airm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