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二十六:腑病合输 -- 弦音醉舸

共:💬2 🌺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二十六:腑病合输

黄帝曰: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荥输所入为合。今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

岐伯答曰: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腑者也。

黄帝曰:荥输与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黄帝曰:治内腑奈何?

岐伯答曰:取之于合。

黄帝曰:合各有名乎?

岐伯答曰: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

黄帝曰:取之奈何?

答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索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阳陵泉者,正立竖膝,予之脐下,至委阳之阳取之;取诸外经者,揄伸而从之。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

岐伯曰:面热者,足阳明病;

鱼络血者,手阳明病;

两跗之上脉坚若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问候,取巨虚上廉。

胃病者,腹□胀,胃管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

小肠病者,少腹痛,腰脊控尻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眉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此其候手太阳也,取巨虚下廉。

三焦病者,腹气满,少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为水,留则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之委阳。

膀胱病,少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则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侧及胫踝后皆热若脉陷,取之委中央。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欧宿汁,心下澹澹恐,如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也,取之阳陵泉。

黄帝曰:刺之有道乎?

岐伯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毋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肉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真气相薄,乱而不去,反还内著,用针不审,以顺为逆。

黄帝曰:善。

本篇重点在“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原则、以症测病及针刺技法要领和补泻。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原则是五腧穴运用的大法则,秉承“越远越远,越近越近”原则,井、荥、输、经、合各穴处理身体的病症有着远近浅表的规律,而“合穴”是五输正经循环的终点,也是“别脉”(参见“经脉正别”)的起点,它能处置的病症位于身体的深层且病症表现与其本身位置较近之处,按此规则,经、输、荥穴能处理的病症按照病症距离五腧穴远近不同而经验选取,直到井穴,便是处理头部病症或浅表病症的首选。当然临床实际操作需要权衡的因素较多,“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只是个理想模板,很大程度上接近临床实际而不能全部吻合。

传统医学的奥秘,在于“以脉测病”(脉诊是传统医学的不传之密),原因在于脉学能最大程度的接近病症的内核(症状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及假象),但正由于这个特性(接近内核),直达内核的同时会忽略过程细节,而过程及细节却恰恰是给病患造成困扰最多的因素,以症测病便很重要了。这里面有几种可能:1、脉症相合,“病”能确认;2、脉症不合,可以舍症从脉,亦可以舍脉从症,但我自己的经验是舍脉从症往往没有后发力,症会迅速的变化,从而对医者判断形成困扰,忙于应付;3、脉症不合,脉症合参,只有这样,才能既快速改善症状,又能不被症的变化牵制手脚。回归本文,六腑病可以通过上述症状帮助判断,治疗也是选择相应合穴,但必须知道前提,六腑病可能是疾病的核心,也可能只是疾病链上的一环,最终必须通过脉学确定核心!

对于针刺操作,“必中气穴,毋中肉节”是最起码最基本的原则,前提是穴位的定位必须要准确,所谓“穴”者,按压手下必有凹陷(相对),故而《内经》有“信其左而不信其右”的说法(左手为押手),这个原则很多针灸从业者居然都不知道,还在按着现代中医教科书“规定”的旁开几分认穴定则,这么操作,疗效能好才是奇怪的事!针刺“补泻”是复杂的一门学科,其核心极其简单,却必须用复杂的话语来描述,一句话:非其人不传!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

通宝推:阴霾信仰,西电鲁丁,倚云醉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二十六:腑病合输 O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