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方舟子,还有司马南 -- 淡山客

共:💬518 🌺1967 🌵8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高级科普的目的不是为了介绍(主流)知识,而是阐述科学美

任何的知识都可能被证伪,而科学的美则是永恒的

我手头上有两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书一本是阿.热著的《可怕的对称》荀坤 劳玉军译

对于著作的动机,作者在前言中有明确的阐述,他说

《在可怕的对称》中,我想讨论的是给20世纪物理学带来活力的美学动机。我的兴趣不在于解释现代物理的实际内容,而是要带给读者一种理性框架的概念,基础物理正是运行于此框架内

也就是说,在这里,作者认为科普科学的美比介绍知识更重要,即使要介绍知识,也仅仅是介绍了一些框架的知识。让读者对物理学的轮廓有一些初步的印象,并且产生对物理学的美的认识。

另一本是安东尼.黑 帕特里克.沃尔特斯著 雷奕安译的《新量子世界》

本书的作者对理查德费曼高度推崇,几乎在每一个章的前面都引用了理查德费曼的话,理查德费曼对此书的评论是

虽然量子世界》每一章都引用了我的一句话,但这本书的确写得非常好

理查德费曼先生给此书写了序言

再次阐述了欣赏物理世界的美妙的重要性

他说

最后,请允许我说明我讲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我的目的不是叫你们如何应付考试,甚至不是让你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更好的为今后的你们面临的工业或军事工作服务。我最希望的是,你们能够像真正的物理学家们一样,欣赏到这个世界的美妙,物理学家们单开这个世界的方式,我相信,使这个现代化时代真正文化内涵的主要部分。(也许有一些别的学科的科学家会反对我的说法,但我相信他们绝对是错误的。)也许你们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欣赏到这种文化,甚至也愿意参加到这个人类思想诞生以来最伟大的探索中来。

相比较一下,仅仅试图阐述知识,甚至是仅仅是试图阐述“主流的”知识,更有甚者主张什么鹰式科普,即强制你要接受“科普者”所强调的知识就是不断的等而下之的劣质科普,实际上也是如同中国的填鸭式教育一样对知识受众的一种习惯性的压迫,更深一点的说,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科学专制的体现。

中国人在中小学的时候几乎都有因为没有记住某知识而被老师骂的经历,我记得最深刻的有几件事

一是初中的时候一个同学政治只靠了10分,另一位同学则考了100分,然后老师嘲笑道:他吃十碗饭,你只能吃一碗

另一次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的亲身经历,老师提问我什么是黑色金属,我以前没有听说这个概念,当然回答不上来,于是被老师骂了一顿,当时的我认为我是该被骂的,但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

反过来说,我看《可怕的对称》与《新量子世界》这两本书,就感觉到一种如春风吹拂的感觉。

因为著者从来不强迫你接受某些知识,甚至警告你说,有些知识,你现在不要看,看了对你不好。

例如《新量子世界》一书的的第四章《波函数和量子数》和第六章《泡利与元素》,在要介绍细节性的知识的时候,作者都对读者提出警告

例如第四章的《波函数与量子数》一节中,作者明确的说

我们会详细讨论其他元素的性质。因为这些讨论比较难理解,为你们最好简单的翻阅一下这一张,不要陷在里面

第六章中同样提到

这些问题在第一次结出的时候可能会很困难。因此跟前面一样,我们建议最好很快翻过这一届,不要为这些细节烦恼

实际上,在介绍细节性的知识的时候,著者一般都会有这样的提示,即便是介绍确实很有意思的细节性的知识,例如介绍与量子力学的重大争端---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鸣,爱因斯坦与另两位学者共同提出了一个所谓的EPR佯谬,而贝尔不等式则是EPR佯谬研究中的很有意思的甚至可以仅仅用初等数学进行阐述的部分,著者希望读者认真去看,也仅仅是使用建议的语气。

著者说

我们在这里要提出一个关于这个不等式的非数学的,“直觉”的证明。这个证明实际上是贝尔在一次有关这个问题的科普讲演中自己提出来的。理解这一证明,需要话一点力气,如果读者愿意相信这个结果,可以跳过下面的讨论,直接阅读本节最后一段,当然,我们认为,花点时间努力了解下面的详细的讨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物理学上很少见的不需要高等数学知识就可以体会到的,但又是非常基本的和强有力的集中概念之一

与这几位著者相比,方舟子等所谓鹰派科普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在“科普”中的霸道了。

在《可怕的对称》一书,作者为了介绍两个变换的顺序交换以后(所谓非阿贝尔群)的时候,用了很搞笑的士兵听不同顺序的口令以后导致的不同结果的例子,然后作者说

次序是有讲究的,为此缘故,各界学物理的学生都厌恶学习旋转

相信看了很多大学物理特别是大学数学的人看了这一段都会莞尔,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数学发展到最后,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连杨振宁这样在小学五年级就可以自学群论的人看了现代数学都觉得不爽,所以看到自嘲的语气,大家都会有一些的释然。

阿.热,说那一段话显然是拿学生们开玩笑,而这样的一种轻松的气氛,正是学习特别是研究性的学习最需要的东西。

对于大学的数学,科学网上的一些物理学教授或者其他专业的教授纷纷吐槽说数学书上总有什么“显见”“显然有”但是自己看了半天,就不知道怎么会有那个结论云云,然后纷纷逃跑,不敢学数学了。

所谓的鹰派科普就如同黑社会老大一样,强迫你接受什么什么知识,而真正的科普作家就像一个艺术家,把科学的美描述给你看,啊,你看,科学就是这样的倾城倾国的绝色美女,你要不要去追求随你的便。

对于鹰派的所谓科普,很多人会心生厌恶,特别是中小学阶段被填鸭了的中国人更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对于艺术科普,显然会激发起很多人的兴趣。

中国的国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不能依靠黑社会老大式的鹰派科普,需要的是如同春风化雨的艺术科普,前者是中国专制社会历史的专制思想残余,而后者则是尊重读者并且与读者一起共享思想盛宴的民主的体现。

通宝推:随性自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