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私人订制》 -- GPRS

共:💬4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私人订制》

《私人订制》这片子一出来,骂声一片,导演冯小刚不服气,出来回了几句嘴,更热闹了。

这几年国产电影票房大火,从张艺谋的一亿票房的《英雄》到现在动不动十亿票房,只用了十年。遗憾的是回头看去,连当时生拼硬凑的《英雄》,十多年后看来,竟然也显得有点诚意了,原因无它,没诚意的片子更多了。其实冯小刚也不掩饰,这片子是帮华谊兄弟搂钱的。一方面冯小刚本着严肃一部搂钱一部的节奏,为华谊兄弟打工,另一方面,钱这么好搂,为什么不搂?

我后知后觉,最近健身的时候看了这片子。觉得吧,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大概是因为打了预防针,期望值很低吧。豆瓣上有人说,如果这片子在十年前,先于《甲方乙方》出来,会不会得到相反的评价?思路很有意思。

这片子的结构很偷懒,小故事一串,连串场都省了。有一大半的故事很粗糙,比如开头苗圃演女英雄,确实比不上李琦当年的演出。而廉政公署和宋丹丹那两个故事,简单得甚至比不上小品。从这些方面来看,确实是诚意不足。

导演稍微下工夫的是范伟当官和李成儒去俗那两段故事。范伟的那部戏几乎全是范伟一个人在撑着,其它人的表演为零,包括葛优。李成儒的戏让我想起另外一个问题。冯小刚的片子,一半的功劳(或者失败)应该送给编剧王朔。这个片子的问题也是王朔的问题。王朔的问题是什么?是江郎才尽么?有一点,但我觉得其实更大的问题是和时代脱节。《顽主》里面的王朔,正是那个一点正经没有,叛逆传统的八十年代的代表。而时代变化太快,王朔一方面养尊处优,不接地气了,另外一方面,是他还留在他的八十年代。比如李成儒演的大导演想去“俗”。俗雅之争,其实是八十年代的话题,是王朔那代人特有的关注点,王朔九十年代还挑起四大俗的骂战。而到了今天,除了他,谁还斤斤计较于俗还是雅?而梁天一身白大褂,解读“俗过敏",这种夸张手法,完全是八十年代的东西。当年很前卫,现在则过时而莫名其妙。形式上不接地气,思想上落后几十年,也难怪这个片子不为评论界接受了。

我唯一需要表扬这个片子的,是英文字幕。翻译英文字幕的确实是高人,从McMansion,到"From A to Z",不死扣中文而意思达到,都是意译的典范啊。

PS:其实我后来想想,就是范伟的那出戏,形式上不落后,内容上也是和时代脱节的。两个例子。一个是范伟的老乡来找领导帮忙,求求不要摘掉贫困县帽子。这个不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包袱,大概二十年前就出现了,今天王朔还在用。而且这个包袱特别适合春晚这种场合(二十年前的春晚吧),因为它表明是批评,其实是捧场:贫困县富裕了,老百姓思想还没跟上,所谓小骂大帮忙。另外一个例子是最后葛优的总结,说范伟这个领导犯点个人生活作风错误也罢了,最大的问题是不干事。在今天,在一定层次上的领导,混事的恐怕比起几十年少多了:看看各地城建的大干快上就能看出来。相反,因为太活跃,由此引起的各种“个人问题”反而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所以说葛优的那几句批评(其实是王朔的),完全是几十年前的东西,馊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