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生不逢时的孤胆英雄――汉尼拔 -- 机会主义者

共:💬13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厉害!这位完全可以做个编辑大师!希望不要成了西西河的特色。

汉尼拔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

汉尼拔(前247―183年)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9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

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出其不意地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这次跨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只用了33天时间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走完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汉尼拔由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不久前刚被罗马人征服的内阿尔卑斯山居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汉尼拔又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

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斗争。他们想借此机会加害汉尼拔。已臣服于罗马的迦太基政府竟准备用汉尼拔来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汉尼拔万般无奈下连夜逃出家乡。罗马人不肯留下后患,跟踪追捕。公元前183年,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了。

汉尼拔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抱着拳拳爱国之心本应做出更辉煌的伟业,但却落个悲惨的结局。只可惜地生不逢时。

(摘自:《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

布匿战争和汉尼拔

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和罗马为争夺西西里岛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公元前,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岛,拉开了战争序幕。双方在海上和陆上展开激战,互有胜负。

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大败迦太基舰队,迦太基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基附近的利帕里群岛割让给罗马,并在10年内赔款3200塔兰特,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第一个行省,后来,罗马又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并为一个行省。迦太基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巴卡率军队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扩充势力。

公元前,巴卡之子汉尼拔(前247-前183或前182)出任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统帅。

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萨盟的萨贡图姆,第二年迦太基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当时,罗马计划派军队进攻北非和西班牙,公元前218年,他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出发,翻过陡峭的阿尔卑斯山,突袭意大利。在特列比亚河畔,汉尼拔的军队击败罗马军队。第二年春天,汉尼拔又在特拉西梅诺湖畔伏击了罗马军队,获得大胜。汉尼拔率军直逼罗马。罗马城内人心慌慌,乱作一团。

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军队又在坎尼大败罗马军队。在此期间,汉尼拔占领了罗马附近的许多地方,罗马人对汉尼拔闻风丧胆。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迦太基军队的劣势也日益暴露,他们远离本土作战,长期得不到后方的支持,后勤补给困难,兵源越来越少。而罗马军队则恰恰相反,他们本土作战,熟悉地形,补给充足。渐渐地,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公元前209年,罗马军队占领新迦太基城,接着,罗马军队又打败了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远征北非。第二年,汉尼拔奉召回国作战。公元前202年,双方军队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进行决战,汉尼拔失败。

公元前201年,双方订立和约,迦太基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除10艘巡逻舰以外的所有战舰和所有战象,在50年以内,向罗马赔款1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同意不得与其他国家交战。

这样,罗马最终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此后,汉尼拔一度主持过迦太基政府,但罗马人对他恨之入骨。在政敌和罗马的逼迫下,公元前195年,汉尼拔出走东方,到过塞琉西王国和小亚西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汉尼拔因害怕罗马人的引渡,大约在公元前183年或公元前182年服毒自杀。迦太基虽然政治和军事上失败了,但在商业上仍然很活跃,逐渐恢复过来,招致罗马的忌恨。

公元前149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派军队侵入北非,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虽然迦太基人愿意求和,但罗马人非要拆毁迦太基城、迦太基人迁到离海至少15千米的内陆才罢休。迦太基人只得应战。罗马军队进攻迦太基城,迦太基人坚决抵抗,两年的时间内,罗马人也没有攻入迦太基城。

公元前146年春天,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马罗军队才攻入迦太基城。然后,罗马人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迦太基城原有居民25万人,战后幸存的只有不到5万人,即使这5万人也沦为罗马人的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立了阿非利加行省。

(李林)

--------------------------------------------------------------

布匿战争

作者:李雅书

Punic Wars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 3次战争。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 公元前3世纪时,迦太基是地中海西部强大的奴隶占有制国家。罗马于公元前 3世纪上半叶统一意大利后,与迦太基形成对峙之势。两国争夺西西里岛导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这次战争的导火线是“墨西拿事件”:在皮洛斯战争期间,叙拉古雇佣军中的一批意大利人强占了西西里岛东北端的墨西拿。公元前265年,因与叙拉古僭主发生冲突而处于不利形势,这些意大利人分为两派,分别求助于迦太基和罗马。迦太基抢先控制了墨西拿。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揭开战幕。罗马先后占领墨西拿和阿格里琴托,迫使叙拉古与之结盟。但在海上迦太基却占优势。罗马人迅速建立一支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的米列海战中,装有接舷吊桥的战舰组成的罗马舰队获胜。公元前256年罗马海军又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大胜。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登陆,但以失败告终。此后主要战场移到西西里,罗马在陆战中略占上风。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 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大败迦太基舰队于埃加迪群岛附近。迦太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利帕里群岛让给罗马,赔款3200塔兰特(10年内偿清)。罗马遂在西西里建立第一个行省。公元前 238年罗马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又出兵强占了撒丁和科西嘉,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 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巴卡率军渡海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地区,进而扩充势力。至公元前221年其子汉尼拔掌军权时,埃布罗河以南地区已为迦太基人控制。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翌年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

战争伊始,罗马计划派遣远征军进攻北非和西班牙。不料汉尼拔于公元前 218年率领庞大雇佣军,从西班牙东南沿海的新迦太基出发,经高卢南部,翻越陡峭难行的阿尔卑斯山,出奇兵突入意大利。经过休整和补充,他在特列比亚河畔击败罗马军队。次年春,罗马人在特拉西梅诺湖畔遭汉尼拔伏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汉尼拔率军南下,罗马形势危急。独裁官Q.费边避其兵锋,采取拖延战略,但遭一些人反对。公元前 216年,罗马两执政官率军与迦太基军会战于坎尼。汉尼拔采用两翼包抄战术,重创罗马军队。此后,南部意大利许多城市归顺汉尼拔。但是,战事拖延愈久,形势对罗马愈有利。汉尼拔的雇佣军孤悬敌境,补给困难,得不到迦太基的有效支援;而罗马在本土作战,又有公民兵制的有利因素,加上意大利中部各城市仍然忠于罗马,向其提供大量兵源,因而逐渐从守势转入攻势。公元前 211年,罗马严惩倒向汉尼拔的同盟者,攻陷叙拉古和卡普亚。公元前209年,占领新迦太基。公元前207年又在意大利北部歼灭了由哈斯德鲁拔率领的来自西班牙的援军。罗马名将大西庇阿肃清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后,于公元前204年率军远征北非。次年汉尼拔奉召回国,双方于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决战,汉尼拔失败。公元前201年订立和约,迦太基被迫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舰队(仅保留10艘巡逻舰)和战象,在50年内赔款1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允许不能与其他国家交战。迦太基丧失了军事和外交的自主权,罗马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 迦太基战败后,在政治上一蹶不振,但在商业以及物质财富的积累方面,到公元前2 世纪时又迅速复兴,招致罗马的忌恨,决心消灭迦太基。公元前 150年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进犯迦太基,后者被迫自卫。罗马借口迦太基破坏和约,于公元前149年向迦太基宣战,第3次布匿战争开始。罗马军队在北非登陆后,迦太基曲意求和,答应交出人质和武器。但罗马提出极为苛刻的条件:拆毁迦太基城,居民迁至距海至少15公里的内地等。迦太基人愤然拒绝,起而抵抗。罗马军队围攻迦太基城两年未下。公元前146年春,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终以强大兵力破城而入。迦太基陷落后,城市被夷为平地,25万居民经过战争幸存的约 5万人,均沦为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置了阿非利加行省。至此,独立的迦太基国家便不复存在了。

在前后历时百余年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在与迦太基及其盟友的反复争斗中,占领了欧、亚、非的广大地区,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这对罗马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地中海地区后来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