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话商君】说秦国(三)从两首《秦风》看秦国的风俗(上) -- 履虎尾

共:💬54 🌺2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话商君】说秦国(三)从两首《秦风》看秦国的风俗(上)

韩昌黎发牢骚曰:“孔子西行不到秦。”这可不是孔老夫子不想前往秦国,而是秦国距离山东实在太过遥远。周游列国的时候,那辆老牛破车日行不过三十里,而三千弟子饭量惊人,个个好“吃货”,刚刚走到陈蔡之间,便把子贡赞助的路费花销得精光,连下锅之米都断了,哪里还有继续前进的闲情逸致?其实呢,虽然受条件限制没有去成,但孔夫子对秦国还是很向往的。

孔老夫子虽然没能亲履其地,但是要知道,有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一般的书呆子尚且如此,何况读书人的老祖宗乎!孔夫子对秦国的国情民风肯定十分的清楚,譬如,孔子所编所用的教材《诗经》,就选进了十首“秦风”,这就叫做“有诗为证”啊。

这十首《秦风》,几乎篇篇都是精品。譬如有一首名曰《蒹葭》,其词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是一首爱情诗,描写恋爱中的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蒹葭》的开头最令人叫绝,全诗三章每章都用清秋景色来起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诗人正面叙写的是水乡清秋,而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受。眼前本来是“凄凄苍苍”空无一物,可总是似乎望见心上的人儿就站在河的对岸。赶紧去追呀——然而,不论朝哪个方向追赶,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停留在水的中央。似幻似梦,如雾如烟,充满了迷惘与感伤,勾勒出一种模糊、朦胧的意境。《蒹葭》是一首情歌,诗中的“伊人”,或许就是诗人的心上人。不过呢,也可以把“伊人”理解成一个象征,当做诗人所追逐着的一个目的——“诗言志”啊!这首诗赞颂了一种坚定不移的追求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心爱,上下求索,苦苦追求,矢志不渝。孔夫子曾经感慨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其中便包含有对这首《蒹葭》的赞叹吧。

再譬如《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诗三百中,《黄鸟》是唯一的一首直斥殉祭制度的诗。《黄鸟》诗中充满了哀伤,充满了愤怒,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黄鸟》是对残暴统治者的质问和鞭笞,是对殉祭制度的控诉和讨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当孔夫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中一定是联想起了这首《黄鸟》的吧。

《蒹葭》和《黄鸟》确实是两首好诗,不过履虎尾在此帖里要说的,却是另外两首,《无衣》和《小戎》。

让我们先看《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无衣》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这是一首充满刚阳之气的战歌,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进行曲。此诗“开口便有吞吐六国之气,其笔锋凌厉,亦正如岳将军直捣黄龙。”关于《无衣》的背景,传统的说法是幽王为犬戎所杀,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并接受天子的命令讨伐犬戎。秦国人民在捍卫王室口号的感召下,一呼百应,同仇敌忾,奋起参军,英勇奔赴前线。由于时间紧迫,后勤准备有所不足,秦国的百姓团结互助,有衣同穿,有饭同吃,上下一心,共同对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无比高昂士气,充分反映出秦国百姓的爱国热忱和尚武精神。

《无衣》共三章,后两章可以看做是第一章的重复。开头一句是个设问:“岂曰无衣?”然后的第二句以“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作为回答。没有衣服?没关系,大家同甘共苦,缺袍子少褂子可以穿我的。简简单单的一句问答,透露出战友之间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谊。现代作品中常有这样的镜头:坑道里互相传递着轮流喝着的一壶水,战壕争抢着轮流抽着的一个烟头。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履虎尾总是想起《无衣》中的这句“与子同袍”。而《无衣》的副产品,就是同时创造出三个同义名词:“同袍”、“同泽”和“袍泽”。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三个名词都相当于“战友”或者“达瓦里希”吧。

第三句“王于兴师”,强调的是战争的正义性。古人搞不清国家、民族、君主等等近代政治概念,“家国不分,君国不分”,周天子就是国家、就是民族、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就是价值观上至高无上的正义的化身。这场战争是周天子亲自发动的,正义的战争是不可战胜的。放到在现代作品里,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老人家,为了总司令”。

结句亦即第五句“与子同仇”,说的是面对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敌人,并由此生成的一句四言成语——“同仇敌忾”。《无衣》第二、三章的结句的“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同第一章的结构完全相同,其含义虽有些区别但歧义不大,分别是并肩作战,共同前进的意思。在“与子同仇”这短短的四个字里,饱含着无比丰富的内容。在平时,在乡党邻里之间,肯定不会是铁板一块,好的就像穿了一条裤子,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互相之间有点矛盾偶尔冲突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在“国人”,“邑人”,“乡人”,“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差异;我穷一点儿,你富一点儿,肯定会心存耿介,舌头不可能不碰着牙。但是,一旦犬戎杀过来了,则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他们将杀光男人,抢光女人,掠走粮食,赶走牲畜,然后再一把火烧掉茅屋……这种惨境,在西犬丘出现过,在镐京上演过,全体秦民,人人耳闻,个个目睹。汉诗里称之为“马前悬人头,马后载妇女”,唐诗里概括为“匈奴以杀戮为耕作”,这同“耕牛蹊田”或者“邻人攘鸡”,同邻里之间的鸡争狗斗,天差地别,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档次的。

《无衣》每章五句,在音乐节奏上,也有其独到的特点。如果把一章五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乐章”的话,则全章五句可以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二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两个乐句构成了第一“乐段”。第三四句“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构成了第二“乐段”。而第五乐句“与子同仇”一句单独构成第三“乐段”。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由于都有两个乐句,在阅读或者吟唱时,就显得从容不迫,比较平稳。而第三乐段只有一句,平衡被打乱了,显得很急促,是一种不完全终止。第一乐段,平稳;第二乐段,平稳;第三乐段,急促。全章连续在一起阅读吟唱时,就会出现一种“稳——稳——促”的节奏。这种结尾急促的不完全终止,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冲锋号一样的作用。

关键词(Tags): #秦风#无衣#袍泽#同仇敌忾#诗经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jufeng,gb2312,贼不走空,ljsqt,黄河清,二宝,西电鲁丁,浣花岛主,桥上,bjinjin,franky9,河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